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32页 |
2.1 企业跨国并购及其特征 | 第18-19页 |
2.1.1 企业跨国并购内涵 | 第18页 |
2.1.2 企业跨国并购特征 | 第18-19页 |
2.2 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价 | 第19-22页 |
2.2.1 企业并购绩效内涵及其形式 | 第19-20页 |
2.2.2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 | 第20-22页 |
2.3 EVA(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 | 第22-27页 |
2.3.1 EVA评价指标及其优势 | 第22-23页 |
2.3.2 EVA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3 EVA的计算公式 | 第25-27页 |
2.4 企业并购绩效的理论依据 | 第27-30页 |
2.4.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7-28页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8-29页 |
2.4.3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9页 |
2.4.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2.5 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2.5.1 行业因素 | 第30页 |
2.5.2 支付方式因素 | 第30-31页 |
2.5.3 整合因素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双汇跨国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过程 | 第32-38页 |
3.1 并购双方企业概况 | 第32-33页 |
3.1.1 双汇企业概况 | 第32页 |
3.1.2 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概况 | 第32-33页 |
3.2 并购背景 | 第33页 |
3.3 并购动因 | 第33-34页 |
3.2.1 产生规模经济 | 第33-34页 |
3.2.2 提高市场份额 | 第34页 |
3.2.3 发挥协同效应 | 第34页 |
3.4 并购过程 | 第34-36页 |
3.5 并购特点 | 第36-38页 |
3.5.1 蛇吞象式收购 | 第36页 |
3.5.2 充分利用杠杆收购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EVA的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绩效分析 | 第38-47页 |
4.1 基于EVA的双汇跨国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38-40页 |
4.2 基于EVA的双汇跨国并购绩效分析 | 第40-44页 |
4.2.1 基于EVA的双汇跨国并购前后的绩效 | 第40-42页 |
4.2.2 双汇跨国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42-44页 |
4.3 双汇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4.3.1 横向跨国并购因素 | 第44-45页 |
4.3.2 杠杆并购因素 | 第45页 |
4.3.3 整合因素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研究启示与建议 | 第47-51页 |
5.1 研究启示 | 第47-49页 |
5.1.1 端正并购目的 | 第47页 |
5.1.2 合理运用支付手段 | 第47-48页 |
5.1.3 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 第48-49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49-51页 |
5.2.1 采取横向并购 | 第49页 |
5.2.2 避免盲目追求协同效应 | 第49-50页 |
5.2.3 加强并购财务风险管理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