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6页 |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7页 |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7-9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网点转型相关理论 | 第11-17页 |
| 2.1 网点转型理论 | 第11-12页 |
| 2.1.1 网点转型的概念 | 第11页 |
| 2.1.2 网点转型的特征及动因 | 第11页 |
| 2.1.3 国内商业银行转型的实践 | 第11-12页 |
| 2.2 流程银行理论 | 第12-14页 |
| 2.2.1 流程银行的概念 | 第12页 |
| 2.2.2 流程银行的特征 | 第12-13页 |
| 2.2.3 国内外商业银行流程银行的实践 | 第13-14页 |
| 2.3 社区银行理论 | 第14-17页 |
| 2.3.1 社区银行的概念 | 第14页 |
| 2.3.2 社区银行的特征 | 第14-15页 |
| 2.3.3 国内社区银行的实践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点转型SWOT分析 | 第17-24页 |
| 3.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 第17页 |
| 3.2 山东省农信社网点转型SWOT分析 | 第17-24页 |
| 3.2.1 优势分析(Strength) | 第17-18页 |
| 3.2.2 劣势分析(Weakness) | 第18-19页 |
| 3.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第19-20页 |
| 3.2.4 威胁分析(Threat) | 第20-21页 |
| 3.2.5 SWOT矩阵分析 | 第21-24页 |
|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点转型总体设计及内容 | 第24-32页 |
| 4.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点转型进展 | 第24页 |
| 4.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点转型的总体设计 | 第24-28页 |
| 4.2.1 指导思想 | 第24页 |
| 4.2.2 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 4.2.3 任务目标 | 第25页 |
| 4.2.4 整体内容 | 第25-27页 |
| 4.2.5 保障措施 | 第27-28页 |
| 4.3 山东省农信社网点转型主要实施内容 | 第28-32页 |
| 4.3.1 网点类型定h | 第28-29页 |
| 4.3.2 网点布局调整 | 第29-30页 |
| 4.3.3 网点功能分区 | 第30-31页 |
| 4.3.4 网点人员配备 | 第31页 |
| 4.3.5 业务流程再造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点转型模式分析 | 第32-54页 |
| 5.1 昌乐农商银行网点转型模式 | 第32-42页 |
| 5.1.1 昌乐农商银行经营概况 | 第32页 |
| 5.1.2 昌乐农商银行网点转型模式 | 第32-42页 |
| 5.2 枣庄农商银行网点转型模式 | 第42-48页 |
| 5.2.1 枣庄农商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工作思路 | 第42-43页 |
| 5.2.2 枣庄农商银行流程银行建设模式 | 第43-48页 |
| 5.3 费县农商银行网点转型模式 | 第48-50页 |
| 5.3.1 费县农商银行经营概况 | 第48页 |
| 5.3.2 费县农商银行社区银行转型模式 | 第48-50页 |
| 5.4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点转型模式分析 | 第50-54页 |
| 5.4.1 三种转型模式特点及适应性分析 | 第50-51页 |
| 5.4.2 三种转型模式存在不足分析 | 第51-54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4-57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 6.2 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