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9页 |
1、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3、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4、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5、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6、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5页 |
1.1 区域概况 | 第19-23页 |
1.2 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1.3 剩余油研究对策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对比 | 第25-29页 |
2.1 工区新井地层对比 | 第25页 |
2.2 工区优选标准井 | 第25-26页 |
2.3 工区优选标志层 | 第26页 |
2.4 工区井震结合 | 第26-27页 |
2.5 工区新井分层结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区块解释模型 | 第29-32页 |
3.1 岩性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 第29-31页 |
3.1.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 第29页 |
3.1.2 孔隙度解释模型 | 第29-30页 |
3.1.3 渗透率解释模型 | 第30-31页 |
3.2 水淹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 第31-32页 |
3.2.1 原始油水饱和度模型 | 第31页 |
3.2.2 饱和度解释模型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地质建模 | 第32-41页 |
4.1 建立构造模型 | 第32-34页 |
4.1.1 断层分布模型 | 第33-34页 |
4.1.2 构造层面 | 第34页 |
4.2 三维网格建立 | 第34-35页 |
4.3 沉积微相建模 | 第35-37页 |
4.4 油藏属性参数建模 | 第37-41页 |
4.4.1 引入测井解释结果参数到网格系统中 | 第37页 |
4.4.2 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4.4.3 基于协同克里格的序贯高斯模拟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区块数值模拟及结果 | 第41-46页 |
5.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5.1.1 三维地质模型 | 第41-42页 |
5.1.2 模型网格划分 | 第42页 |
5.1.3 相对渗透率曲线 | 第42页 |
5.1.4 高压物性 | 第42-43页 |
5.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3-46页 |
5.2.1 储量拟合 | 第43页 |
5.2.2 历史拟合 | 第43-45页 |
5.2.3 单井措施验证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区块数值模拟成果应用 | 第46-54页 |
6.1 油水井间连通性分析 | 第46页 |
6.2 剩余油丰度及含油饱和度分布 | 第46-48页 |
6.3 制约剩余油分布因素分析 | 第48-52页 |
6.3.1 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导致剩余油富集 | 第48-51页 |
6.3.2 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存在制约水驱开发效果 | 第51-52页 |
6.4 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 | 第52-54页 |
第七章 潜力分析及措施挖潜 | 第54-56页 |
7.1 挖潜措施验证 | 第54页 |
7.2 挖潜措施及潜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