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社区矫正基本理论 | 第12-16页 |
(一) 社区矫正的起源 | 第12-13页 |
(二) 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3-14页 |
1. 行刑方式说 | 第13页 |
2. 刑种说 | 第13-14页 |
3. 处遇说 | 第14页 |
(三) 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14-16页 |
1. 社区参与性 | 第14-15页 |
2. 对象特定性 | 第15页 |
3. 刑罚执行性 | 第15-16页 |
二、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6-19页 |
(一) 行刑社会化理论 | 第16页 |
(二) 行刑经济化理论 | 第16-17页 |
(三) 标签理论 | 第17-18页 |
(四) 复归理论 | 第18-19页 |
三、国外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借鉴 | 第19-26页 |
(一) 美国的社区矫正内容 | 第19-20页 |
1. 制裁方面的内容 | 第20页 |
2. 干预和补助方面的内容 | 第20页 |
(二) 英国 | 第20-22页 |
1. 宵禁令 | 第21页 |
2. 缓刑令 | 第21页 |
3. 社区服务令 | 第21页 |
4. 组合令 | 第21页 |
5. 毒品治疗和测试令 | 第21页 |
6. 管护中心令、监督令 | 第21-22页 |
(三) 日本 | 第22-24页 |
1. 假释类 | 第23页 |
2. 保护观察类 | 第23页 |
3. 缓刑类 | 第23-24页 |
4. 紧急更生保护类 | 第24页 |
(四) 国外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形式 | 第24-26页 |
1. 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 | 第25页 |
2. 专门的单行社区矫正法规 | 第25页 |
3. 专门的刑事执行法 | 第25-26页 |
四、我国社区矫正的制度化构想 | 第26-40页 |
(一) 目前的现状 | 第26-27页 |
1. 管制 | 第26页 |
2. 缓刑 | 第26-27页 |
3. 假释 | 第2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1. 观念滞后 | 第27-28页 |
2. 社区矫正主体地位模糊 | 第28-29页 |
3. 公益劳动的法律依据问题 | 第29-30页 |
4. 管理教育缺陷 | 第30-31页 |
(三) 构建社区矫正的立法 | 第31-40页 |
1. 主体 | 第32-34页 |
2. 对象 | 第34-35页 |
3. 方式 | 第35-37页 |
4. 相关保障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