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氨水处理及Ce、Zr掺杂对Cu/SiO2催化剂性能影响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5页
    1.1 乙二醇的制备方法第15-19页
        1.1.1 经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第15-17页
        1.1.2 经非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第17-19页
    1.2 草酸二甲酯加氢工艺第19页
        1.2.1 草酸酯加氢机理第19页
    1.3 草酸酯加氢催化剂第19-20页
        1.3.1 均相加氢催化剂第19-20页
        1.3.2 非均相加氢催化剂第20页
    1.4 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0-21页
    1.5 铜基催化剂作用机理第21-22页
    1.6 铜基催化剂寿命及失活第22-23页
    1.7 沉淀剂的影响第23页
    1.8 助剂的影响第23-24页
    1.9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7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1.2 实验装置第26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6-31页
        2.2.1 溶胶凝胶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第26-27页
        2.2.2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第27-31页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31-35页
        2.3.1 催化剂的还原以及反应条件第31-32页
        2.3.2 实验装置与流程第32页
        2.3.3 样品的分析方法第32-35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35-37页
        2.4.1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5页
        2.4.2 低温氮气吸-脱附(BET)实验第35页
        2.4.3 X-射线衍射(XRD)第35-36页
        2.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6页
        2.4.5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第36-37页
第三章 氨水浸泡以及反应工艺条件对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37-53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铜负载量对Cu/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3.2.1 不同铜负载量的Cu/SiO_2催化剂H_2-TPR表征第37页
        3.2.2 催化剂的活性反应数据第37-38页
    3.3 氨水对Cu/SiO_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8-48页
        3.3.1 催化剂的活性数据第38-39页
        3.3.2 催化剂的表征第39-45页
        3.3.3 氨水对Cu/SiO_2催化剂抗烧结性的影响第45-46页
        3.3.4 失活Cu/SiO_2催化剂的活性数据第46-47页
        3.3.5 失活催化剂的XRD表征第47-48页
    3.4 反应工艺条件对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48-52页
        3.4.1 反应温度对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49-50页
        3.4.2 氢酯比对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50页
        3.4.3 压力对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50-51页
        3.4.4 对实验工艺条件的小结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Ce,Zr掺杂改性对Cu/SiO_2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的影响第53-62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不同掺杂方法对Cu/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53-55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第53-54页
        4.2.2 不同添加方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数据第54-55页
    4.3 Ce掺杂对Cu/SiO_2活性的影响第55-57页
        4.3.1 催化剂的制备第55-56页
        4.3.2 H_2-TPR第56-57页
    4.4 Zr掺杂对Cu/SiO_2活性的影响第57-60页
        4.4.1 催化剂的制备第57页
        4.4.2 催化剂评价结果第57页
        4.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7-59页
        4.4.4 XRD第59-60页
        4.4.5 H_2-TPR第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隶属函数与欧氏距离相结合的配电网优化重构研究
下一篇:笼型异步电动机多故障仿真模型的建立及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