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8页 |
1 绪论 | 第18-33页 |
1.1 橡胶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2 橡胶混炼特点及关键技术 | 第19-23页 |
1.2.1 连续混炼的特点 | 第19-20页 |
1.2.2 连续混炼及计量技术发展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3页 |
1.3 橡胶混炼自动计量配料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1 国外橡胶混炼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1.3.2 国内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1.4 连续计量理论的研究 | 第27-29页 |
1.4.1 电子皮带秤连续计量理论 | 第27-28页 |
1.4.2 科里奥利连续计量理论 | 第28页 |
1.4.3 冲量式连续计量理论 | 第28-29页 |
1.4.4 失重式计量连续计量理论 | 第29页 |
1.5 连续计量系统研究的意义 | 第29-30页 |
1.6 连续计量系统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关键技术 | 第30-31页 |
1.6.1 连续计量系统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6.2 连续计量系统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6.3 连续计量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31页 |
1.7 连续计量系统研究的创新点 | 第31-33页 |
2 粉体物料分散性及流动性研究 | 第33-65页 |
2.1 粉体物料概述 | 第33-43页 |
2.1.1 粉体物料的尺寸 | 第33-35页 |
2.1.2 颗粒的堆积性 | 第35-38页 |
2.1.3 物料的流动性 | 第38-43页 |
2.2 粉粒物料加料流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2.2.1 粉体流动性的实验测量方法及装置 | 第44页 |
2.2.2 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法 | 第44-45页 |
2.3 粉体物料离散性分析方法研究 | 第45-53页 |
2.3.1 粉体物料离散元素法的发展 | 第45-46页 |
2.3.2 颗粒形状模型研究 | 第46-47页 |
2.3.3 碳黑等颗粒接触模型研究 | 第47-49页 |
2.3.4 颗粒混合运动模型研究 | 第49-51页 |
2.3.5 离散元素法的求解过程与方法 | 第51-52页 |
2.3.6 离散元素法的接触力与位移的计算 | 第52-53页 |
2.4 粉体混合仿真分析 | 第53-64页 |
2.4.1 橡胶连续混炼粉粒辅料参数模型 | 第53-54页 |
2.4.2 基于EDEM对不同搅拌设备内物料分布均一性的模拟 | 第54-57页 |
2.4.3 分散度表征公式的建立 | 第57-58页 |
2.4.4 模拟数据分析 | 第58-6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3 连续混炼系统计量机理及总体设计 | 第65-83页 |
3.1 物料连续动态计量机理 | 第65-68页 |
3.1.1 动态计量方式基本理论 | 第65页 |
3.1.2 体积式自动计量的计量机理 | 第65-66页 |
3.1.3 称重式定量机构的计量机理 | 第66-68页 |
3.1.4 组合式自动定量系统的计量机理 | 第68页 |
3.2 连续混炼动态计量工作机理 | 第68-76页 |
3.2.1 动态混合式自动计量工艺过程 | 第69-71页 |
3.2.2 连续混炼混合式自动计量及配比机理 | 第71-76页 |
3.2.3 实现连续混炼混合式自动定量关键问题 | 第76页 |
3.3 连续计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76-82页 |
3.3.1 总体结构设计 | 第79-80页 |
3.3.2 总体控制方案 | 第80-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 物料连续动态计量系统机械结构研究 | 第83-97页 |
4.1 动态计量数学模型 | 第83-86页 |
4.2 配料系统执行机构的设计 | 第86-90页 |
4.2.1 粉体物料喂料系统的设计 | 第86-89页 |
4.2.2 油料计量秤 | 第89-90页 |
4.2.3 粉体物料动态计量工作台机构设计 | 第90页 |
4.3 配料及搅拌机构设计 | 第90-93页 |
4.3.1 配料原理 | 第90-91页 |
4.3.2 搅拌机构设计 | 第91-93页 |
4.4 胶条传送测量机构的设计 | 第93-96页 |
4.4.1 胶条牵引机构简介 | 第93页 |
4.4.2 胶条传送测量机构作用 | 第93页 |
4.4.3 胶条传送测量机构设计 | 第93-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多相物料连续计量控制系统研究 | 第97-115页 |
5.1 动态给料过程分析 | 第97-100页 |
5.1.1 给料过程机理分析 | 第97-98页 |
5.1.2 给料过程控制数学模型 | 第98-100页 |
5.2 影响配料精度的因素及误差分析 | 第100-101页 |
5.2.1 物料特性引起的误差 | 第100页 |
5.2.2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误差 | 第100-101页 |
5.2.3 信号采集过程中的误差 | 第101页 |
5.3 连续计量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 第101-107页 |
5.3.1 迭代学习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101-103页 |
5.3.2 迭代学习控制基本结构 | 第103页 |
5.3.3 幵环和闭环迭代控制 | 第103-104页 |
5.3.4 传统的PID控制算法 | 第104-105页 |
5.3.5 迭代学习控制实现粉粒体计量控制 | 第105页 |
5.3.6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 第105-107页 |
5.4 基于LABVIEW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硬件选择 | 第107-114页 |
5.4.1 控制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第107页 |
5.4.2 软件控制设计 | 第107-111页 |
5.4.3 电机选择 | 第111-112页 |
5.4.4 传感器选择 | 第112-113页 |
5.4.5 USB数据采集卡选择 | 第113-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6 实验研究 | 第115-125页 |
6.1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115-118页 |
6.2 实验参数的测量 | 第118-119页 |
6.2.1 搅拌仓流量准确性参数 | 第118页 |
6.2.2、搅拌仓物料的搅拌均匀性参数 | 第118页 |
6.2.3 粉-胶二相物料连续计量均匀性参数测量 | 第118-119页 |
6.2.4 油料连续计量均匀性参数测量 | 第119页 |
6.2.5 连续混炼胶密度参数 | 第119页 |
6.2.6 混炼胶物理机械性能参数 | 第119页 |
6.3 实验方案 | 第119-122页 |
6.3.1 实验准备 | 第119-120页 |
6.3.2 实验方案 | 第120-122页 |
6.4 主要原材料及常态物理性能 | 第122页 |
6.5 实验配方及工艺条件 | 第122-124页 |
6.5.1 实验配方 | 第122-123页 |
6.5.2 实验配方工艺 | 第123-12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7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125-146页 |
7.1 连续计量系统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125-133页 |
7.1.1 胶条测量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125-128页 |
7.1.2 粉料搅拌仓均匀性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128-131页 |
7.1.3 粉料连续计量准确性实验数据分析 | 第131-132页 |
7.1.4 油料连续计量均匀性实验分析 | 第132-133页 |
7.2 连续混炼实验数据分析 | 第133-137页 |
7.2.1 连续混炼机的生产能力数据分析 | 第133-134页 |
7.2.2 橡胶连续混炼正交及质量均一性实验数据分析 | 第134-137页 |
7.3 两种混炼工艺均一性对比数据分析 | 第137-143页 |
7.3.1 两种混炼工艺密度均一性对比 | 第137-138页 |
7.3.2 两种混炼工艺物理机械性能均一性对比 | 第138-143页 |
7.4 白碳黑混炼均一性实验研究 | 第143-14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结论 | 第146-150页 |
所做工作 | 第146-147页 |
所得结论 | 第147-148页 |
创新之处 | 第148-149页 |
今后研究工作设想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8-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