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关键要素研究第10-20页
    (一) 主体界定第10-11页
        1.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第10-11页
        2. 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或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第11页
    (二) 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的理解第11-13页
        1. 被建议者从事相关交易是否为必要第12页
        2. 泄露未公开信息的定性第12-13页
    (三) 未公开信息的界定第13-16页
        1. 未公开信息的内涵第13-14页
        2. 未公开信息的特征第14-15页
        3. 未公开信息与内幕信息的界限第15-16页
    (四) 利用行为的认定第16-18页
    (五) 对“违反规定”的理解第18-20页
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疑难问题研究第20-27页
    (一) 罪与非罪第20-21页
        1. “情节严重”的界定第20页
        2. 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第20-21页
    (二) 犯罪未遂问题第21-22页
        1. “情节犯”的未遂第21-22页
        2. 本罪是否存在未遂第22页
        3. 本罪既未遂的标准第22页
    (三) 共同犯罪的认定第22-25页
        1.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相互勾结共同实施本罪的处理第23-24页
        2. 被明示、暗示从事相关交易的相对方行为性质认定第24-25页
        3. 个人与单位实施本罪的认定第25页
    (四) 违法所得的认定第25-27页
三、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立法不足与完善第27-31页
    (一) 刑事立法“明确性”的不足与完善第27-29页
        1. 对“未公开信息”的含义与范围进行司法解释第27页
        2. 对“情节严重”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司法解释第27-28页
        3. 犯罪主体范围应作适当扩大第28页
        4. 交易产品的范围应作适当扩充第28-29页
    (二) 刑事责任的不足与完善第29页
        1. 增设资格刑第29页
        2. 提高刑事责任的配置第29页
    (三) 前置性法律规范的完善第29-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幕交易罪新论--以2012年司法解释为中心
下一篇:论外国主权强制原则的适用性--基于维C反垄断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