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5页 |
1.1 概述 | 第9-15页 |
1.1.1 荧光产生机制 | 第9-10页 |
1.1.2 荧光参数 | 第10-11页 |
1.1.3 荧光光谱 | 第11页 |
1.1.4 荧光探针及其机理 | 第11-15页 |
1.2 BODIPY染料 | 第15-29页 |
1.2.1 BODIPY类染料简介 | 第15-16页 |
1.2.2 BODIPY类染料结构修饰 | 第16-21页 |
1.2.3 BODIPY类荧光探针 | 第21-24页 |
1.2.4 BODIPY用于光动力治疗 | 第24-29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第二章 近红外硫化氢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质探究 | 第35-56页 |
2.1 引言 | 第35-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3页 |
2.2.1 主要的仪器及试剂 | 第38-39页 |
2.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9-41页 |
2.2.3 探针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2.2.4 探针的选择性实验 | 第42页 |
2.2.5 探针的动力学实验 | 第42-43页 |
2.2.6 探针的生物应用 | 第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2.3.1 化合物Q1的表征 | 第43-46页 |
2.3.2 化合物Q2的表征 | 第46-47页 |
2.3.3 探针Q1和Q2紫外、荧光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2.3.4 探针Q1对铜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及Job曲线 | 第48-50页 |
2.3.5 探针Q2对硫氢根离子的选择性和竞争性 | 第50-51页 |
2.3.6 探针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三章 铱苯甲基卟啉-氟硼二吡咯的合成、在光动力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及其磷光性质探究 | 第56-79页 |
3.1 引言 | 第56-6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1-67页 |
3.2.1 主要的仪器及试剂 | 第61-62页 |
3.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2-66页 |
3.2.3 化合物的光学性质测试 | 第66-6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3.3.1 化合物的表征 | 第67-71页 |
3.3.2 化合物的光谱测试 | 第71-73页 |
3.3.3 化合物产生单线态氧的紫外光谱法检测 | 第73-74页 |
3.3.4 化合物磷光性质检测 | 第74-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