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中兽药双黄连注射液简介 | 第13-15页 |
1.1 中药材原料 | 第13-14页 |
1.1.1 黄芩 | 第13页 |
1.1.2 金银花 | 第13-14页 |
1.1.3 连翘 | 第14页 |
1.2 活性成份 | 第14-15页 |
1.2.1 黄芩苷 | 第14-15页 |
1.2.2 绿原酸 | 第15页 |
1.2.3 连翘苷 | 第15页 |
2 中兽药双黄连注射液的药学研究 | 第15-18页 |
2.1 抗菌作用 | 第15-16页 |
2.2 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2.3 解热抗炎作用 | 第16-17页 |
2.4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7页 |
2.5 与抗生素配伍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3 毒理作用研究 | 第18页 |
4 临床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4.1 防控猪病上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4.1.1 防控猪流感 | 第18页 |
4.1.2 防控猪子宫内膜炎 | 第18-19页 |
4.1.3 防控仔猪白痢 | 第19页 |
4.1.4 防控猪气喘病 | 第19页 |
4.2 防控禽病上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4.3 防控犬病上的应用研究 | 第20页 |
4.4 防控其他动物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第20页 |
5 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 | 第20-25页 |
5.1 双黄连注射液的生产工艺 | 第20-23页 |
5.2 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 | 第23页 |
5.3 中兽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 第23-25页 |
5.3.1 质量合格的原药材 | 第23-24页 |
5.3.2 先进的生产工艺 | 第24-25页 |
5.3.4 完善的质量标准 | 第25页 |
6 中兽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隐性成份 | 第25-26页 |
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3种有效成份 | 第27-41页 |
1 引言 | 第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1 仪器 | 第27-28页 |
2.2 主要材料 | 第28页 |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2.4 双黄连注射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2.5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3.1 色谱分离 | 第29-30页 |
3.2 阴性对照的制备与确认 | 第30-32页 |
3.2.1 中药原材料的显微特征鉴别 | 第30-31页 |
3.2.2 三种阴性对照样品的液相色谱法确证 | 第31-32页 |
3.3 标准曲线及线性关系考察 | 第32页 |
3.4 精密度试验 | 第32-33页 |
3.5 稳定性试验 | 第33页 |
3.6 加标回收率试验 | 第33页 |
3.7 三种有效成份的液质法确证 | 第33-37页 |
3.8 实际样品测定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1页 |
4.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8-39页 |
4.2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9页 |
4.3 提取溶剂和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中兽药双黄连注射液中非法添加解热镇痛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 第41-52页 |
1 引言 | 第41-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2.1 仪器 | 第42页 |
2.2 试剂与耗材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3-45页 |
3.2 峰纯度和光谱相似度检查 | 第45-46页 |
3.3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6页 |
3.4 添加回收试验 | 第46-47页 |
3.5 检测限 | 第47页 |
3.6 耐用性 | 第47页 |
3.7 专属性试验 | 第47页 |
3.8 实际样品检测 | 第47-49页 |
3.9 阳性样品的质谱确证研究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4.1 提取溶剂和方式的选择 | 第50页 |
4.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展望 | 第52-54页 |
1 结论 | 第52页 |
2 展望 | 第52-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