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戴震理欲观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第8-9页
        1.选题依据第8-9页
        2.选题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11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论文结构及创新点第12-14页
        1.论文结构第12-13页
        2.创新点第13-14页
一、戴震对理欲关系探讨的缘由第14-20页
    (一)从理学到实学的学术背景第14-16页
        1.怀疑宋明理学的时代之思第14页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第14-15页
        3.实学思潮应运而生第15-16页
    (二)戴震的学术积淀与倾向第16-18页
        1.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第16-17页
        2.喜欢征实之学第17页
        3.对义理与考证关系的思考第17-18页
    (三)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态度第18-20页
        1.实学家对理欲关系的态度第18页
        2.某些方面突破了理学家的堡垒第18页
        3.戴震知难而进的个性第18-20页
二、戴震理欲观的核心内容第20-27页
    (一)破除理学中的独断论第20-22页
        1.揭开天理的面纱第20-21页
        2.破除理学天理观中的独断性第21-22页
    (二)破除理学中的僵化性第22-24页
        1.确立天理与人欲关系的多重性第22-23页
        2.破除理欲对立论后的重新定位第23-24页
    (三)还原人性与义理的关系第24-27页
        1.天理是人的理 反人性不是天理第24-25页
        2.人欲有合理成分 约束依靠义理第25-27页
三、戴震理欲观的学术价值第27-35页
    (一)动摇了宋明理学中本体上的唯心论第27-28页
    (二)批驳了宋明理学中看待事物的方法第28-30页
    (三)揭露了宋明理学中社会观的问题第30-32页
    (四)提出了实学考证的科学方法第32-33页
        1.字词句的递进考证第32页
        2.考证与义理兼顾第32-33页
    (五)倡导了脚踏实地的朴实学风第33-35页
四、戴震理欲观的历史价值探析第35-41页
    (一)从理学到实学的标志性人物第35-37页
        1.宋明理学的思想危机第35页
        2.实学对理学的超越第35-36页
        3.戴震是实学派的哲学代表第36-37页
    (二)实学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启蒙第37-39页
        1.实学的学术宗旨是面向实际 经世致用第38页
        2.实学的考证方法第38-39页
    (三)实学思潮的影响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外排泵调控蛋白NalD和CzcR的表达、纯化及其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