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地球科学仪器论文--海洋调查、观测仪器论文

海底原位X荧光探测系统研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原位X射线荧光测量技术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6-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6-17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7-20页
第2章 基本原理与系统设计方案第20-28页
    2.1 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测量的基本原理第20-25页
        2.1.1 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测量定性分析第20-21页
        2.1.2 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测量定量分析第21-25页
    2.2 系统方案设计第25-28页
第3章 海底探管的设计与实现第28-52页
    3.1 海底探管外壳第28-32页
        3.1.1 海底探管外壳材料的选择第28-29页
        3.1.2 X射线探测窗的选择第29-32页
        3.1.3 海底探管的密封第32页
    3.2 偏心加重装置第32-34页
    3.3 激发探测装置第34-44页
        3.3.1 激发源的选择第34-35页
        3.3.2 探测器的选择第35-37页
        3.3.3 X射线管-样品-探测器的最佳几何条件第37-41页
        3.3.4 X射线管最佳工作条件研究第41-44页
    3.4 核脉冲信号处理与传输第44-49页
        3.4.1 核脉冲信号处理器第44-47页
        3.4.2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与实现第47-49页
    3.5 电源电路第49-52页
        3.5.1 系统供电方式的选择第49-50页
        3.5.2 高压偏置电源的研制第50-51页
        3.5.3 高效率致冷电源的研制第51-52页
第4章 海底原位X荧光探测方法技术研究第52-76页
    4.1 海底原位X荧光测量的基本方程第52-57页
        4.1.1 沉积物中某点的入射射线照射量率与激发源的关系第52-54页
        4.1.2 样品中某点发射的特征X射线照射量率第54-55页
        4.1.3 特征X射线在探测器中产生的脉冲计数率第55-57页
    4.2 强背景下X射线仪器谱的解析与弱峰提取第57-64页
        4.2.1 背景的扣除第57-60页
        4.2.2 全谱分解与弱信息提取第60-63页
        4.2.3 铍窗中杂质元素的影响与扣除第63-64页
    4.3 饱和水的影响与校正第64-70页
        4.3.1 水份效应的数学模型第65-67页
        4.3.2 水份效应的校正技术第67-70页
    4.4 基体效应与多参数校准模型第70-74页
        4.4.1 基体效应研究第70-71页
        4.4.2 权因子校正模型第71-74页
    4.5 海底探管探测窗动态监测技术第74-76页
第5章 海底原位X荧光探测系统软件开发第76-90页
    5.1 软件设计方案第76-79页
        5.1.1 Lab Windows/CVI开发环境第76-78页
        5.1.2 软件总体设计第78-79页
    5.2 主体界面设计第79-80页
    5.3 测量数据获取与处理第80-84页
        5.3.1 多线程技术第80-81页
        5.3.2 串行数据通信第81-83页
        5.3.3 谱数据分析第83页
        5.3.4 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第83-84页
    5.4 软件辅助功能第84-90页
        5.4.1 多点拟合能量刻度第84-86页
        5.4.2 自动稳谱第86页
        5.4.3 谱峰自动标识第86-88页
        5.4.4 异常报警第88页
        5.4.5 谱线的扩展和压缩第88-90页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第90-100页
    6.1 能量分辨率第90页
    6.2 能量线性第90-91页
    6.3 稳定性测试与评价第91-93页
    6.4 系统原位探测试验第93-100页
        6.4.1 水介质模拟试验第93-94页
        6.4.2 海底原位X荧光探测试验第94-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收录情况第110-111页
附录2 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第111-112页
附录3 软件著作权第112-113页
附录4 系统检查报告第113-115页
附录5 海底探管耐压防渗漏检验报告第115-116页
附录6 探测系统样机及工作照片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平井分段注水管柱配套技术研究
下一篇:考虑行波效应的大跨度三塔悬索桥减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