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 | 第10-11页 |
1.1.2 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 | 第11-12页 |
1.1.3 矿产资源等制备纳米ZnO的技术 | 第12-13页 |
1.1.4 纳米ZnO的广泛应用 | 第13-14页 |
1.1.5 纳米ZnO的环境毒性及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1.2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 第15-16页 |
1.2.1 生物脱氮机理 | 第15-16页 |
1.2.2 生物除磷机理 | 第16页 |
1.3 OCO工艺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OCO工艺简介 | 第16-17页 |
1.3.2 一体化OCO工艺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纳米材料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归趋 | 第18-20页 |
1.4.1 纳米材料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去除情况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2 纳米材料对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3 纳米材料对活性污泥种群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2.1 实验用水配制 | 第22-23页 |
2.2 实验装置与运行方式 | 第23-24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2.2.2 运行方式 | 第24页 |
2.3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24-31页 |
2.3.1 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24-26页 |
2.3.2 水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6页 |
2.3.3 污泥样品扫描电镜预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2.3.4 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2.3.5 PCR-DGGE技术方法 | 第28-31页 |
第3章 纳米ZnO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参数优化 | 第31-37页 |
3.2.1 DO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HRT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3 pH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纳米ZnO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37-43页 |
3.3.1 纳米ZnO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纳米ZnO对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9-43页 |
3.4 纳米ZnO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 纳米ZnO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双侧沟式一体化OCO系统内和系统出水中Zn含量分析 | 第45-47页 |
3.7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纳米ZnO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纳米ZnO对污泥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9-52页 |
4.2.1 纳米ZnO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纳米ZnO对活性污泥生物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3 纳米ZnO对乳酸脱氢酶释放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纳米ZnO对菌群形貌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纳米ZnO对污泥种群的影响 | 第54-57页 |
4.4.1 活性污泥基因组DNA提取DNA的鉴定 | 第54-55页 |
4.4.2 基因组 16S rDNA PCR扩增 | 第55-56页 |
4.4.3 基因组细菌 16S rRNA基因V3区的扩增 | 第56页 |
4.4.4 DGGE图谱结果 | 第56-57页 |
4.5 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