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可靠起动与精确换相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可靠起动控制 | 第12-13页 |
1.2.2 精确换相控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对象的基本参数 | 第14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原理 | 第16-34页 |
2.1 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2.2 无刷直流电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7-20页 |
2.3 燃油泵负载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2.4 反电势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28页 |
2.4.1 端电压法 | 第24-25页 |
2.4.2 三次谐波法 | 第25-27页 |
2.4.3 反电势积分法 | 第27-28页 |
2.5 不同反电势法的仿真分析 | 第28-33页 |
2.5.1 端电压法 | 第28-30页 |
2.5.2 三次谐波法 | 第30-32页 |
2.5.3 反电势积分法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可靠起动控制方法研究 | 第34-46页 |
3.1 三段式起动法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3.2 不同环境下电机的起动分析 | 第35-39页 |
3.2.1 母线电压波动对电机起动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负载转矩变化对电机起动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机械振动对电机起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三段式起动的优化方法 | 第39-44页 |
3.3.1 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3.2 优化方法的仿真验证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精确换相控制方法研究 | 第46-60页 |
4.1 无位置传感器BLDCM换相基本理论 | 第46-49页 |
4.1.1 无位置传感器BLDCM换相原理 | 第46页 |
4.1.2 换相精度对电机运行的影响 | 第46-49页 |
4.2 影响换相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49-54页 |
4.2.1 电枢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电阻网络构造电机中性点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3 滤波电路延迟影响 | 第51-54页 |
4.3 提高换相精度的方法 | 第54-59页 |
4.3.1 位置补偿优化方法原理 | 第54-57页 |
4.3.2 位置补偿优化方法的仿真验证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设计 | 第60-72页 |
5.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60-67页 |
5.1.1 电源系统设计 | 第61-64页 |
5.1.2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5.1.3 功率电路设计 | 第65-67页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7-71页 |
5.2.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框图 | 第67-68页 |
5.2.2 主程序 | 第68页 |
5.2.3 上电自检测子程序 | 第68-69页 |
5.2.4 换相子程序 | 第69-70页 |
5.2.5 转速闭环控制子程序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80页 |
6.1 实验内容与系统实验平台 | 第72-73页 |
6.2 起动特性实验 | 第73-76页 |
6.2.1 直流电压波动时电机的起动实验 | 第73-74页 |
6.2.2 负载转矩变化情况下电机的起动实验 | 第74-75页 |
6.2.3 机械振动情况下电机的起动实验 | 第75-76页 |
6.3 换相特性实验 | 第76-79页 |
6.3.1 端电压检测法原理验证 | 第76-77页 |
6.3.2 不同负载情况下电机的换相控制 | 第77-78页 |
6.3.3 不同转速下电机的换相控制 | 第78页 |
6.3.4 优化前后电机带额定负载运行的换相控制 | 第78-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7.2 论文主要特色 | 第81页 |
7.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任务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