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离子液体用于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第12-19页
        1.2.1 元素形态的概念第12-13页
        1.2.2 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手段第13-16页
            1.2.2.1 分光光度法第14页
            1.2.2.2 色谱法第14页
            1.2.2.3 电化学分析法第14页
            1.2.2.4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4-15页
            1.2.2.5 色谱-光谱(质谱)联用法第15-16页
            1.2.2.6 预分离法第16页
        1.2.3 元素形态分析的分离富集技术第16-19页
    1.3 离子液体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第19-26页
        1.3.1 离子液体的概念第19页
        1.3.2 离子液体分类第19-21页
        1.3.3 离子液体的特点第21-22页
        1.3.4 离子液体萃取金属离子的萃取机理第22-24页
        1.3.5 离子液体在分离富集重金属方面的研究第24-25页
        1.3.6 离子液体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第25-26页
    1.4 本文的立题依据及意义第26-27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7页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氧类螯合剂辅助离子液体用于铬元素形态分析第28-47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2.1 仪器及工作条件第29-30页
            2.2.1.1 主要仪器第29-30页
            2.2.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条件第30页
        2.2.2 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图第30-31页
        2.2.3 实验主要试剂及标准溶液第31-32页
        2.2.4 样品前处理及测定实验方法第32-33页
            2.2.4.1 样品的前处理第32-33页
            2.2.4.2 Cr(Ⅵ)和Cr(Ⅲ)含量的测定与计算第33页
        2.2.5 检测方法的评价第33-34页
            2.2.5.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34页
            2.2.5.2 仪器的检出限第34页
            2.2.5.3 方法的检出限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6页
        2.3.1 前处理方法及萃取条件的优化第34-44页
            2.3.1.1 pH值的影响第34-36页
            2.3.1.2 螯合剂的影响第36-37页
            2.3.1.3 超声时间的影响第37-40页
            2.3.1.4 螯合剂浓度的影响第40-42页
            2.3.1.5 萃取温度的影响第42-43页
            2.3.1.6 反萃取剂硝酸的浓度第43-44页
        2.3.2 离子液体的回收第44页
        2.3.3 方法的评价第44-46页
            2.3.3.1 线性回归方程第44-46页
            2.3.3.2 仪器的检出限第46页
    2.4 结语第46-47页
第三章 氮类螯合剂辅助离子液体用于铬元素形态分析第47-72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实验部分第49-54页
        3.2.1 仪器及工作条件第49页
            3.2.1.1 主要仪器第49页
            3.2.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条件第49页
        3.2.2 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图第49页
        3.2.3 实验主要试剂及标准溶液第49-50页
        3.2.4 样品前处理及测定方法第50-51页
            3.2.4.1 样品的前处理第50-51页
            3.2.4.2 实际样品的处理第51页
            3.2.4.3 Cr(Ⅵ)和Cr(Ⅲ)含量的测定与计算第51页
        3.2.5 共存离子的干扰试验第51-53页
            3.2.5.1 邻二氮菲-离子液体萃取体系的干扰试验第52页
            3.2.5.2 8-羟基喹啉-离子液体萃取体系的干扰试验第52-53页
        3.2.6 检测方法的评价第53-54页
            3.2.6.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3页
            3.2.6.2 方法的精密度第53页
            3.2.6.3 方法的准确度第53-54页
            3.2.6.4 仪器的检出限第54页
            3.2.6.5 方法的检出限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71页
        3.3.1 前处理方法及萃取条件的优化第54-63页
            3.3.1.1 pH值的影响第54-57页
            3.3.1.2 螯合剂浓度的影响第57-59页
            3.3.1.3 螯合剂的影响第59-60页
            3.3.1.4 超声时间的影响第60-61页
            3.3.1.5 温度的影响第61-62页
            3.3.1.6 反萃取硝酸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3.3.2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63-64页
        3.3.3 离子液体的回收循环利用第64页
        3.3.4 方法的评价第64-70页
            3.3.4.1 线性回归方程第65-67页
            3.3.4.2 仪器的检出限第67页
            3.3.4.3 方法的检出限第67-68页
            3.3.4.4 方法的精密度第68-69页
            3.3.4.5 加标回收实验第69-70页
        3.3.5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70-71页
    3.4 结语第71-72页
第四章 硫类螯合剂辅助离子液体用于铬元素形态分析第72-95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7页
        4.2.1 仪器及工作条件第73-74页
            4.2.1.1 主要仪器第73页
            4.2.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条件第73-74页
        4.2.2 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图第74页
        4.2.3 实验主要试剂及标准溶液第74-75页
        4.2.4 样品前处理实验方法第75页
            4.2.4.1 样品的前处理第75页
            4.2.4.2 实际样品的处理第75页
            4.2.4.3 Cr(Ⅵ)和Cr(Ⅲ)含量的测定与计算第75页
        4.2.5 共存离子的干扰试验第75-77页
            4.2.5.1 螯合剂APDC-离子液体萃取体系的干扰试验第75-76页
            4.2.5.2 螯合剂DDTC-离子液体萃取体系的干扰试验第76-77页
        4.2.6 检测方法的评价第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94页
        4.3.1 前处理方法及萃取条件的优化第77-86页
            4.3.1.1 pH值的影响第77-79页
            4.3.1.2 螯合剂浓度的影响第79-82页
            4.3.1.3 螯合剂的影响第82-83页
            4.3.1.4 超声时间的影响第83-84页
            4.3.1.5 萃取温度的影响第84-85页
            4.3.1.6 反萃取硝酸浓度的影响第85-86页
        4.3.2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86-87页
        4.3.3 离子液体的回收第87页
        4.3.4 方法的评价第87-93页
            4.3.4.1 线性回归方程第87-90页
            4.3.4.2 仪器的检出限第90页
            4.3.4.3 方法的检出限第90-91页
            4.3.4.4 方法的精密度第91-92页
            4.3.4.5 加标回收实验第92-93页
        4.3.5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93-94页
    4.4 结语第94-95页
第五章 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有苯磺酰胺的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研究
下一篇:潍坊市寒亭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