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1.3.1 目前国内外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开发情况研究 | 第11-12页 |
1.3.2 目前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情况进展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 文章框架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乡村旅游产品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18页 |
2.2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18页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4 体验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都江堰市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开发基础和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3.1 都江堰市平坝农业区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3.1.1 区位条件 | 第21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1-22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页 |
3.2 都江堰市平坝农业区旅游资源概述及评价 | 第22-25页 |
3.2.1 旅游资源类型 | 第22-24页 |
3.2.2 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 第24-25页 |
3.3 都江堰市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29页 |
3.3.1 开发现状 | 第25-28页 |
3.3.2 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3.4 都江堰市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发展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3.4.1 研究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 第29页 |
3.4.2 研究区生态宜居颐养条件俱佳 | 第29页 |
3.4.3 研究区文脉厚重资源禀赋优良 | 第29-30页 |
第4章 都江堰市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 | 第30-45页 |
4.1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目标与开发原则 | 第30-31页 |
4.1.1 开发目标和思路 | 第30页 |
4.1.2 开发原则 | 第30-31页 |
4.2 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优化 | 第31-35页 |
4.2.1 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 第31-33页 |
4.2.2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结构 | 第33-35页 |
4.3 乡村旅游产品线路优化 | 第35-37页 |
4.4 乡村旅游产品形象品牌优化 | 第37-39页 |
4.4.1 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定位提升 | 第37页 |
4.4.2 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营销宣传 | 第37页 |
4.4.3 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活动营销 | 第37-39页 |
4.5 乡村景观廊道体系优化 | 第39-42页 |
4.5.1 乡村廊道体系结构分析 | 第39页 |
4.5.2 廊道体系完善 | 第39页 |
4.5.3 自驾/骑行绿道服务设施配套 | 第39-40页 |
4.5.4 乡村主题景观廊道优化 | 第40-42页 |
4.6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优化 | 第42-45页 |
4.6.1 旅游交通建设 | 第42页 |
4.6.2 给排水工程 | 第42-43页 |
4.6.3 旅游住宿设施 | 第43-44页 |
4.6.4 餐饮设施 | 第44页 |
4.6.5 购物 | 第44-45页 |
第5章 平坝农业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保障措施 | 第45-47页 |
5.1 强化监管平台,落实组织保障 | 第45页 |
5.2 鼓励模式创新,落实土地保障 | 第45-46页 |
5.3 提升人才素质,落实人才保障 | 第46页 |
5.4 优化融资渠道,落实资金保障 | 第46页 |
5.5 鼓励公众参与,联动社区发展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