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职业教育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8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六、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实施职业教育的缘由 | 第14-19页 |
| 一、对基督教内在精神的新解读 | 第14页 |
| 二、教会大学办学经费紧张 | 第14-16页 |
| 三、美国大学实用主义模式的移植 | 第16页 |
| 四、巴敦调查团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第17页 |
| 六、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职业教育实施状况及特点 | 第19-30页 |
| 一、组织形式及特点 | 第19页 |
| 二、专业的设置及特点 | 第19-22页 |
|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及特点 | 第22-23页 |
|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及特点 | 第23-27页 |
| 五、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及特点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实施职业教育的评价 | 第30-36页 |
| 一、民国时期教会大学职业教育实施的贡献 | 第30-32页 |
| 二、民国时期教会大学职业教育实施的局限性 | 第32-36页 |
| 第五章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实施职业教育的启示 | 第36-42页 |
| 一、立足现实,服务社会 | 第36页 |
|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 第36-38页 |
|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质量 | 第38页 |
| 四、广开交流与合作,吸收优质资源 | 第38-39页 |
| 五、重视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第39-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6页 |
|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