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理论依据第15-29页
    2.1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第15-21页
        2.1.1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定义第15-16页
        2.1.2 新生适应性教育特点第16-17页
        2.1.3 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第17-19页
        2.1.4 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现状第19-21页
    2.2 心理资本第21-29页
        2.2.1 心理资本的定义与特点第21-24页
        2.2.2 心理资本维度与结构第24-29页
第三章 问题的提出第29-37页
    3.1 新生适应不良的三大表现第29-31页
        3.1.1 学习方面适应不良第29-30页
        3.1.2 生活方面适应不良第30页
        3.1.3 人际关系方面适应不良第30-31页
    3.2 造成新生适应性不良的原因第31-34页
        3.2.1 自我效能感低下是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重要原因第31-32页
        3.2.2 缺乏希望是造成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第32页
        3.2.3 乐观心理在新生适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32-33页
        3.2.4 缺乏韧性与生活适应不良有关第33-34页
    3.3 开展心理资本教育有助于促进新生适应性教育第34-37页
        3.3.1 开展心理资本教育有利于优化新生心理素质第34页
        3.3.2 开展心理资本教育有助于调节新生心理情绪第34-35页
        3.3.3 开展心理资本教育有助于进新生适应性教育第35-37页
第四章 心理资本教育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实证研究第37-60页
    4.1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37-38页
        4.1.1 研究思路第37页
        4.1.2 研究方法第37-38页
    4.2 研究目的第38-39页
    4.3 研究结果之资料分析法第39-48页
        4.3.1 心理资本教育研究结果第40-43页
        4.3.2 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结果第43-46页
        4.3.3 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第46-47页
        4.3.4 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第47-48页
    4.4 研究结果之访谈调查法第48-56页
        4.4.1 心理资本教育研究结果第49-51页
        4.4.2 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结果第51-53页
        4.4.3 其它相关研究结果第53-56页
    4.5 研究小结第56-57页
        4.5.1 心理资本教育研究成果第56页
        4.5.2 适应性教育研究成果第56页
        4.5.3 适应性教育与心理资本教育关系研究成果第56-57页
    4.6 结果讨论第57-60页
        4.6.1 心理资本教育研究结果第57-59页
        4.6.2 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结果第59-60页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第60-69页
    5.1 研究启示第60-63页
        5.1.1 新生适应性教育不等同于“入学教育”第60-61页
        5.1.2 适应性教育内容有待丰富第61-62页
        5.1.3 适应性课程教育有待强化第62-63页
        5.1.4 部分高校对心理资本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63页
    5.2 建议第63-69页
        5.2.1 加强心理资本教育,推进适应性教育开展第63-65页
        5.2.2 心理资本教育的几条途径建议第65-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 访谈调查法问题大纲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4-75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场景下车牌定位与字符切分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增量聚类器的三支聚类集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