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混凝土准静态性能及细观模型研究概述 | 第14-28页 |
1.2.1 混凝土细观结构特点 | 第16-18页 |
1.2.2 细观力学理论分析法 | 第18-24页 |
1.2.3 细观力学数值分析法 | 第24-28页 |
1.3 混凝土动态性能及材料模型研究概述 | 第28-33页 |
1.3.1 混凝土动态性能实验研究 | 第29-31页 |
1.3.2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 第31-33页 |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4-37页 |
第二章 细观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37-49页 |
2.1 引言 | 第37-40页 |
2.2 细观力学数值模型 | 第40-45页 |
2.2.1 有限单元尺寸 | 第40页 |
2.2.2 骨料级配分布 | 第40-42页 |
2.2.3 细观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2.3 细观力学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应变率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 第49-73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孔隙状态方程 | 第49-50页 |
3.3 强度模型 | 第50-53页 |
3.3.1 拉压损伤效应 | 第51-52页 |
3.3.2 Lode角效应 | 第52页 |
3.3.3 应变率效应 | 第52-53页 |
3.4 应变率效应的修正 | 第53-55页 |
3.5 混凝土SHPB实验数据的分析 | 第55-70页 |
3.5.1 定量关系的理论推导 | 第56-57页 |
3.5.2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7-68页 |
3.5.3 SHPB实验数据的分析 | 第68-70页 |
3.6 应变率效应的数值验证 | 第70-7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的预测 | 第73-87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的预测模型 | 第73-74页 |
4.3 三相球模型的理论推导 | 第74-78页 |
4.4 数值和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78-84页 |
4.4.1 规则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预测 | 第78-82页 |
4.4.2 非规则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预测 | 第82-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第五章 混凝土层裂实验的数值研究 | 第87-111页 |
5.1 引言 | 第87-88页 |
5.2 数值计算的相关说明 | 第88-93页 |
5.2.1 材料本构关系的进一步验证 | 第88-91页 |
5.2.2 层裂强度的计算方法 | 第91-93页 |
5.3 层裂实验的3D细观力学数值模拟 | 第93-103页 |
5.3.1 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 | 第94-96页 |
5.3.2 单元网格敏感性分析 | 第96-97页 |
5.3.3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97-99页 |
5.3.4 反常现象的分析与讨论 | 第99-103页 |
5.4 层裂顺序的数值研究 | 第103-108页 |
5.4.1 层裂顺序的理论分析 | 第104-106页 |
5.4.2 层裂顺序的数值分析 | 第106-108页 |
5.5 加载波的波长对层裂区域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5.6 加载波的强度对层裂区域的影响 | 第10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平头弹撞击钢筋混凝土靶厚度方向开裂的数值模拟 | 第111-117页 |
6.1 引言 | 第111页 |
6.2 实验比较与分析 | 第111-116页 |
6.2.1 模型尺寸和材料参数 | 第112-114页 |
6.2.2 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114-11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117-121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17-119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