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锅炉及燃烧系统论文

燃煤锅炉泄漏监测及被动定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符号表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1.1 目前电站锅炉泄漏定位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第16-17页
        1.1.2 传统泄漏监测及定位技术的现状和不足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1 高度欠膨胀射流喷注噪声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泄漏信号处理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管阵列声场特性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4 多源定位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炉内压力管道泄漏流场及声场特征预测第24-54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炉膛压力管道泄漏流场研究第24-46页
        2.2.1 基本控制方程第24-26页
        2.2.2 湍流模型第26-27页
        2.2.3 延迟分离涡模拟第27-28页
        2.2.4 稳态出口条件第28-30页
        2.2.5 数值求解方法第30-31页
        2.2.6 不同区段泄漏蒸汽及炉内烟气物性参数第31-33页
        2.2.7 泄漏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33-46页
    2.3 炉膛压力管道泄漏声场研究第46-53页
        2.3.1 气动噪声数值计算模型第46-49页
        2.3.2 泄漏喷注噪声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49-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炉内管阵列区段泄漏喷注噪声声场特性第54-78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换热器结构特点第54-56页
        3.2.1 过热器管排结构及特性参数第54-56页
        3.2.2 再热器管排结构及特性参数第56页
        3.2.3 省煤器管排结构及特性参数第56页
    3.3 炉内换热器管阵列对声场影响研究第56-75页
        3.3.1 换热器管阵列能带结构理论计算研究第56-63页
        3.3.2 烟气温度对管阵列声场影响数值研究第63-64页
        3.3.3 非均匀温度场对管阵列声场影响数值研究结果对比第64-73页
        3.3.4 不同布置方式对管阵列声场影响数值研究第73-75页
    3.4 非均匀温度场对管阵列声场影响实验研究第75-77页
        3.4.1 均匀温度场与非均匀温度场实验结果分析第75-76页
        3.4.2 基于实验台布置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76-77页
    3.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锅炉压力管道泄漏信号处理研究第78-105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信号处理方法选取第78-82页
        4.2.1 小波处理方法第78-79页
        4.2.2 经验模态分解第79-81页
        4.2.3 快速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第81页
        4.2.4 可变模式分解第81-82页
    4.3 压力管道泄漏初期低信噪比情况判据研究第82-90页
        4.3.1 锅炉压力管道泄漏初期低信噪比情况监测系统第82-83页
        4.3.2 锅炉压力管道泄漏初期低信噪比情况判据实验研究第83-90页
    4.4 炉膛区域泄漏信号处理第90-96页
        4.4.1 炉膛声传播行为研究第90-91页
        4.4.2 基于快速EEMD处理的炉膛内声传播时延值研究第91-96页
    4.5 稀疏顺列布置管排区段泄漏信号处理及定位第96-104页
        4.5.1 稀疏顺列布置管阵列内声波衍射行为第97页
        4.5.2 基于快速EEMD处理的管阵列声传播时延值研究第97-101页
        4.5.3 稀疏顺列布置管阵列泄漏定位实验研究第101-104页
    4.6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5章 电站锅炉多源泄漏监测及定位研究第105-126页
    5.1 引言第105页
    5.2 多源泄漏定位技术研究第105-106页
    5.3 盲源分离技术研究第106-109页
        5.3.1 盲源分离原理第106-107页
        5.3.2 基于盲源分离技术的多源泄漏定位方法第107-109页
    5.4 多时延识别技术研究第109-114页
        5.4.1 多时延识别原理第109-111页
        5.4.2 球形插值定位算法第111-113页
        5.4.3 基于多时延识别技术的多源泄漏定位方法第113-114页
    5.5 两种方法性能评估第114-124页
        5.5.1 盲源分离性能评估第114-118页
        5.5.2 多时延识别性能评估第118-124页
        5.5.3 结果分析第124页
    5.6 定位系统开发第124-125页
    5.7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29页
    6.1 结论第126-128页
    6.2 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作者简介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声通信节点硬件平台设计
下一篇:舰船磁梯度张量定位算法研究及其FPGA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