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运动性疲劳的概述 | 第12-14页 |
1.1.1 西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 第12-13页 |
1.1.2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 第13-14页 |
1.2 中医治疗运动性疲劳 | 第14-18页 |
1.2.1 中药治疗运动性疲劳 | 第14页 |
1.2.2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运动性疲劳 | 第14-15页 |
1.2.3 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 | 第15-16页 |
1.2.4 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 | 第16-18页 |
1.3 选题的意义及选穴的依据 | 第18-20页 |
1.3.1 选题的意义 | 第18页 |
1.3.2 选穴的依据 | 第18-20页 |
2 研究一.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耐力改善的生化功能研究 | 第20-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材料 | 第20页 |
2.1.2 方法 | 第20-22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42页 |
2.2.1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3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4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5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2.2.6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睾酮、皮质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7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 第32-34页 |
2.2.8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34-42页 |
2.3 讨论 | 第42-50页 |
3 研究二.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耐力改善的组织学研究 | 第50-5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3.1.1 材料 | 第50页 |
3.1.2 方法 | 第5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3.2.1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肺脏组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2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组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3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脏组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 讨论 | 第53-56页 |
3.3.1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肺脏组织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2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组织的影响 | 第54页 |
3.3.3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脏组织的影响 | 第54-56页 |
4 研究三.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耐力改善的机理研究 | 第56-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4.1.1 材料 | 第56页 |
4.1.2 方法 | 第56-5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4.2.1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游离Ca~(2+)的影响 | 第57页 |
4.2.2 穴位埋线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Bax、Bcl-2表达的影响 | 第57-62页 |
4.3 讨论 | 第62-64页 |
4.3.1 穴位埋线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游离Ca~(2+)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2 穴位埋线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3-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