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现实背景 | 第12页 |
1.1.3 园区建设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4-2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2页 |
1.4.2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3-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5.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理论阐释 | 第24-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2.1.1 农业科技园 | 第24页 |
2.1.2 农业科技示范园 | 第24-25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2.2.1 农业区位理论 | 第25页 |
2.2.2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第25-27页 |
2.2.3 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 第27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3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分析 | 第28-43页 |
3.1 园区建设的现状 | 第28-29页 |
3.1.1 园区概况 | 第28页 |
3.1.2 基础条件 | 第28页 |
3.1.3 专家队伍 | 第28-29页 |
3.2 园区发展思路 | 第29-30页 |
3.2.1 发展现代农业 | 第29-30页 |
3.2.2“精明”发展 | 第30页 |
3.2.3 可持续发展 | 第30页 |
3.2.4 生态发展 | 第30页 |
3.3 园区的功能 | 第30-34页 |
3.3.1 科研功能 | 第31页 |
3.3.2 生产功能 | 第31页 |
3.3.3 示范辐射功能 | 第31-32页 |
3.3.4 职业农民培育功能 | 第32-33页 |
3.3.5 生态休闲观光功能 | 第33-34页 |
3.3.6 农业信息服务功能 | 第34页 |
3.4 园区现有发展模式 | 第34-36页 |
3.4.1 农业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3.4.2 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型发展模式 | 第35页 |
3.4.3 园区招商模式 | 第35-36页 |
3.5 园区的运行机制 | 第36-38页 |
3.5.1 资金筹措机制 | 第36页 |
3.5.2 土地流转机制 | 第36页 |
3.5.3 人才利用机制 | 第36-37页 |
3.5.4 管理机制 | 第37页 |
3.5.5 辐射带动机制 | 第37-38页 |
3.6 园区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38-43页 |
3.6.1 科技创新成效 | 第38-39页 |
3.6.2 园区经济成效 | 第39-40页 |
3.6.3 园区的社会成效 | 第40-41页 |
3.6.4 园区生态效益 | 第41-43页 |
4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4.1 园区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4.1.1 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 | 第43-44页 |
4.1.2 产业链不完善 | 第44页 |
4.1.3 园区招商能力不足 | 第44页 |
4.1.4 农产品品牌化概念薄弱 | 第44页 |
4.1.5 园区网络平台建设不健全 | 第44-45页 |
4.1.6 经营管理体系不科学 | 第45页 |
4.1.7 推广体系不完善 | 第45页 |
4.2 园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5-48页 |
4.2.1 缺失招商引资平台导致招商引资能力弱 | 第45页 |
4.2.2 产业脱节导致产业链不完善 | 第45-46页 |
4.2.3 缺乏建立品牌的观念导致没有品牌优势 | 第46页 |
4.2.4 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网络平台不健全 | 第46页 |
4.2.5 政策及人才缺失导致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 | 第46页 |
4.2.6 政府部门过多的干预导致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46-47页 |
4.2.7 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科技转化率低 | 第47-48页 |
5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模式总结及启示 | 第48-52页 |
5.1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有发展模式总结 | 第48-49页 |
5.1.1 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美国、荷兰) | 第48页 |
5.1.2 品牌化经营模式(法国) | 第48页 |
5.1.3 科技服务化模式(日本、加拿大) | 第48-49页 |
5.1.4 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模式(澳大利亚) | 第49页 |
5.1.5 社会公益化模式(美国) | 第49页 |
5.2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带来的启示 | 第49-52页 |
5.2.1 打破旧有观念,提供多方服务 | 第49-50页 |
5.2.2 突破经营门槛,提升盈利能力 | 第50页 |
5.2.3 融合农业三产,实现多点盈利 | 第50-52页 |
6 促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52-55页 |
6.1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52页 |
6.2 构建完善的园区网络平台及信息服务体系 | 第52页 |
6.3 提高园区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发挥园区优势 | 第52-53页 |
6.4 加快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 第53页 |
6.5 延长和完善产业链 | 第53-54页 |
6.6 增强招商引资能力 | 第54页 |
6.7 引进专业型人才,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