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优化算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2 PMSM参数辨识算法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本文课题研究目标和结构安排第10-12页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技术第12-22页
    2.1 引言第12页
    2.2 PMSM的基本结构第12-13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13-17页
        2.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PMSM的数学模型第13-14页
        2.3.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第14-16页
        2.3.3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PMSM的数学模型第16-17页
    2.4 矢量控制技术第17-18页
    2.5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第18-20页
        2.5.1 SVPWM的原理第18-19页
        2.5.2 SVPWM算法的实现第19-20页
    2.6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电机参数变化对矢量控制系统的影响第22-28页
    3.1 引言第22页
    3.2 影响PMSM电气参数的因素第22-23页
        3.2.1 导致定子电阻变化的因素第22页
        3.2.2 导致电感变化的因素第22-23页
    3.3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变化对矢量控制系统的影响第23-26页
        3.3.1 对矢量控制系统解耦的影响第23页
        3.3.2 对矢量控制系统PI调节器的影响第23-24页
        3.3.3 对转矩估计的影响第24-25页
        3.3.4 对速度估计的影响第25-26页
    3.4 参数辨识的基本原理第26-27页
    3.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基于珊瑚礁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第28-44页
    4.1 引言第28页
    4.2 珊瑚礁算法第28-29页
        4.2.1 珊瑚礁算法介绍第28-29页
        4.2.2 混合柯西与高斯变异珊瑚礁算法介绍第29页
    4.3 标准测试函数性能测试第29-33页
    4.4 基于CRO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第33-39页
        4.4.1 PMSM数学模型第33页
        4.4.2 基于CRO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原理及步骤第33-35页
        4.4.3 实验设置及结果分析第35-39页
    4.5 基于CGCRO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第39-43页
        4.5.1 基于CGCRO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原理及步骤第39-41页
        4.5.2 实验设置及结果分析第41-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改进最小二乘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第44-57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永磁同步电机线性模型第44页
    5.3 基于FRLS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第44-51页
        5.3.1 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简介第44-46页
        5.3.2 遗忘因子的变化对参数辨识结果的影响第46-51页
    5.4 基于多新息遗忘因递推子最小二乘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第51-56页
        5.4.1 基于多新息的PMSM参数辨识线性回归模型第51-53页
        5.4.2 新息长度对辨识结果的影响第53页
        5.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总结第57-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作者在校科研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瘟病毒疫苗株反向遗传学改造
下一篇:鲤鱼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天然免疫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