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一) 离婚损害赔偿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11-12页 |
1. 填补损害功能 | 第11-12页 |
2. 精神抚慰功能 | 第12页 |
3. 制裁和警示功能 | 第12页 |
(三) 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12-15页 |
1.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性质的主要学说 | 第12-14页 |
2.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分析 | 第14-15页 |
(四) 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15-19页 |
1. 离婚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争论 | 第15-16页 |
2. 一方具有主观上的过错 | 第16页 |
3. 请求赔偿人须有损害事实 | 第16-17页 |
4. 有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 | 第17页 |
5.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须有因果关系 | 第17-19页 |
二、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立法及实践分析 | 第19-24页 |
(一)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分析 | 第19-21页 |
1. 社会现实基础分析 | 第19页 |
2. 权利救济基础 | 第19-20页 |
3. 立法价值基础 | 第20页 |
4. 制度体系基础 | 第20-21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21-22页 |
(三)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的适用状况 | 第22-24页 |
三、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2页 |
(一) 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问题 | 第24-26页 |
1. 权利主体 | 第24-25页 |
2. 责任主体 | 第25-26页 |
(二) 离婚损害赔偿举证难问题 | 第26-27页 |
(三) 离婚损害赔偿适用情形问题 | 第27-29页 |
1. 离婚损害赔偿现有四种情形内部的问题 | 第27-28页 |
2. 离婚损害赔偿现有四种情形外部的问题 | 第28-29页 |
(四) 离婚损害赔偿无法救济婚内侵权的问题 | 第29-30页 |
(五) 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赔偿问题 | 第30-32页 |
1. 离婚损害赔偿的物质损害赔偿 | 第30-31页 |
2. 离婚损害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31-32页 |
四、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 第32-39页 |
(一) 增加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 第32-34页 |
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中“第三者”的界定 | 第32-33页 |
2. 第三者纳入赔偿主体的原则 | 第33-34页 |
3. 第三者纳入赔偿主体的条件 | 第34页 |
(二) 完善离婚损害赔偿的举证制度 | 第34-36页 |
1. 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 第34-35页 |
2. 适度放宽受害方的证明责任 | 第35页 |
3. 法律应该规定有关单位对无过错收集证据提供支持 | 第35-36页 |
(三) 扩大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36页 |
(四) 构建婚内损害赔偿制度 | 第36-38页 |
(五) 明确离婚损害赔偿的标准和范围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