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基于接入管理技术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平交道口的设置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技术路线第11-12页
    1.4 小结第12-13页
第二章 平交道口中接入管理技术的研究分析第13-23页
    2.1 平交道口设计优化概述第13-14页
    2.2 接入管理的概念第14页
    2.3 接入管理及其重要性第14-17页
        2.3.1 接入管理的优点第14-15页
        2.3.2 接入管理受益方众多第15-16页
        2.3.3 缺失接入管理的后果第16-17页
    2.4 接入管理的原则第17-18页
    2.5 接入管理的技术手段第18-21页
    2.6 接入管理的实现第21-22页
    2.7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平交道口中接入管理技术的应用第23-44页
    3.1 接入管理在平交道口中的宏观控制第23-26页
        3.1.1 干线公路平交道口的数量控制第23-24页
        3.1.2 干线公路设置辅道,控制平交道口间距第24-25页
        3.1.3 平交道口信号灯配时,设置绿波带第25-26页
    3.2 接入管理在平交道口中的微观应用第26-30页
        3.2.1 接入道路平交道口设置导流岛第26-27页
        3.2.2 接入道路平交道口“喉径深度”第27-29页
        3.2.3 接入道路平交道口设置右转车道第29-30页
    3.3 平交道口功能区内的接入控制第30-37页
        3.3.1 功能区的接入道路的关闭第31页
        3.3.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第31-33页
        3.3.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接入顺序第33-34页
        3.3.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和进口道相交处理第34-35页
        3.3.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合并第35-36页
        3.3.6 功能区内驶入接入道路的间接左转第36-37页
    3.4 中央分隔带开口在接入管理技术的应用第37-43页
        3.4.1 开口形式第37-41页
        3.4.2 U型回转第41-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平交道口安全评价方法第44-49页
    4.1 平交道口安全评价法第44-46页
        4.1.1 事故统计分析法第44-45页
        4.1.2 交通冲突评价法第45-46页
    4.2 交通冲突评价法的观测方法第46-47页
    4.3 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判定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第49-56页
    5.1 项目概况第49-50页
    5.2 项目特点第50页
    5.3 应用接入管理技术的措施及安全评价第50-55页
        5.3.1 澄鹿路交叉口第50-52页
        5.3.2 龙山西路交叉口第52-55页
        5.3.3 澄鹿路-龙溪路 路段评价第55页
    5.4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主要结论第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盟海事法最新发展节选报告》中术语的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基于循环平稳的电机轴承故障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