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0.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0.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0.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0.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1.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1.1.1 商业银行资本的涵义和构成 | 第17页 |
1.1.2 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 第17-18页 |
1.1.3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内涵 | 第18页 |
1.1.4 商业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理论 | 第18-19页 |
1.2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1.2.1 效率的涵义 | 第19-20页 |
1.2.2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界定 | 第20-23页 |
1.3 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1.3.1 正面影响 | 第23-24页 |
1.3.2 负面影响 | 第24-26页 |
2 资本充足率对经营效率影响的模型构建 | 第26-31页 |
2.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衡量 | 第26-27页 |
2.1.1 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测量方法 | 第26页 |
2.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2.1.3 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测量方法 | 第27页 |
2.2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度方法的选取 | 第27-29页 |
2.2.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28页 |
2.2.2 前沿分析法 | 第28-29页 |
2.2.3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指标的选取 | 第29页 |
2.3 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3 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1-47页 |
3.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概况 | 第31-34页 |
3.2 资本充足率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2.1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能力较差 | 第34页 |
3.2.2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差 | 第34页 |
3.2.3 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评级体系不健全 | 第34-35页 |
3.2.4 银行业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第35页 |
3.3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40页 |
3.3.1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 第35-37页 |
3.3.2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流动性 | 第37-38页 |
3.3.3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安全性 | 第38-39页 |
3.3.4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管理能力 | 第39-40页 |
3.4 回归分析 | 第40-45页 |
3.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3.4.2 变量的选定 | 第41-42页 |
3.4.3 单位跟检验 | 第42页 |
3.4.4 协整检验 | 第42-43页 |
3.4.5 模型的选择 | 第43-45页 |
3.5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5.1 资本充足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第45页 |
3.5.2 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的影响 | 第45页 |
3.5.3 资本充足率对安全性的影响 | 第45页 |
3.5.4 其他因素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4 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4.1 监管角度 | 第47-48页 |
4.1.1 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第47页 |
4.1.2 转变监管理念,实行功能性监管 | 第47页 |
4.1.3 制定弹性资本充足率 | 第47-48页 |
4.2 商业银行角度 | 第48-49页 |
4.2.1 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 | 第48页 |
4.2.2 控制银行风险资产的比例,优化资产质量 | 第48页 |
4.2.3 建立有效的风险资产评级体系 | 第48页 |
4.2.4 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