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3页
    四、研究方法及重点第13-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3页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概述第15-19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内涵第15-16页
        (一)时代、时代性和时代化第15-16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内涵第16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主要动因第16-19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秉承其指导思想的需要第16-1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第17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需要第17-18页
        (四)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需要第18-19页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基本要素第19-27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主体要素第19-20页
        (一)主体之内涵与功用第19-20页
        (二)主体的特征第20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客体要素第20-22页
        (一)客体之内涵与功用第20-21页
        (二)客体的特征第21-22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介体要素第22-24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代化第22-23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时代化第23-24页
    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环体要素第24-27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宏观环境第25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微观环境第25-27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27-38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7-32页
        (一)主体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第27-28页
        (二)客体缺乏自主能动性第28-29页
        (三)介体相对更新滞后第29-31页
        (四)环体复杂多变,较难把握第31-32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8页
        (一)经济增长的单向度影响第32-33页
        (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第33-34页
        (三)文化多元主义的冲击第34-35页
        (四)教育实用主义的误导第35-36页
        (五)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第36-38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指向第38-43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基本原则第38-39页
        (一)坚持政治性和育人性的统一第38页
        (二)坚持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第38-39页
        (三)坚持包容性和主导性的统一第39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价值指向第39-43页
        (一)政治价值指向:传播党的政治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40页
        (二)社会价值指向: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40-41页
        (三)个人价值指向:培养人的主体性生成,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41-43页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现实路径第43-59页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主体要素的主导作用第43-46页
        (一)改善主体的硬件设施第43-44页
        (二)提升主体的软件配备第44-46页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客体要素的积极主动性第46-49页
        (一)积极的内化第46-48页
        (二)有效的外化第48-49页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介体要素的创新第49-54页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49-51页
        (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特色第51-52页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新第52-54页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环境第54-59页
        (一)提高改善微观环境第54-56页
        (二)推进宏观环境优化第56-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TE-V双模车联网终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多用途航电中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