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测点优化配置的电压暂降源定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2.1 统计评估法 | 第12页 |
1.2.2 随机预估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电压暂降计算方法 | 第16-30页 |
2.1 电力系统元件等值 | 第16-19页 |
2.1.1 线路等值 | 第16页 |
2.1.2 变压器等值 | 第16-18页 |
2.1.3 发电机等值 | 第18-19页 |
2.2 电力系统节点阻抗矩阵 | 第19-20页 |
2.3 电力系统电压暂降解析算法 | 第20-29页 |
2.3.1 三相短路 | 第20-22页 |
2.3.2 对称分量法 | 第22-24页 |
2.3.3 单相接地短路计算 | 第24-26页 |
2.3.4 两相短路计算 | 第26-28页 |
2.3.5 两相接地短路计算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虚拟节点法建立可观测矩阵 | 第30-40页 |
3.1 可观测矩阵 | 第30页 |
3.2 虚拟节点法求电压暂降临界距离 | 第30-36页 |
3.2.1 辐射状配电网电压暂降临界距离 | 第30-32页 |
3.2.2 非辐射状配电网电压暂降临界距离 | 第32-36页 |
3.3 迭代法求临界故障点 | 第36-38页 |
3.4 设置故障点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 | 第40-58页 |
4.1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 第40-42页 |
4.2 仿真模型介绍 | 第42-45页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基于优化配置方案的暂降源定位 | 第58-64页 |
5.1 故障点的定位估计模型 | 第58-59页 |
5.2 故障线路识别 | 第59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故障定位装置开发 | 第64-76页 |
6.1 硬件设计 | 第64-67页 |
6.2 软件设计 | 第67-72页 |
6.2.1 电压信号采集部分 | 第68-69页 |
6.2.2 电压暂降监测部分 | 第69-71页 |
6.2.3 故障定位部分 | 第71-72页 |
6.3 通讯系统设计 | 第72-75页 |
6.3.1 系统的通讯方式简介 | 第72页 |
6.3.2 通讯系统的工作模式 | 第72-73页 |
6.3.3 前置机通讯程序设计 | 第73页 |
6.3.4 上位机通讯程序设计 | 第73-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