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关于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文献 | 第10-12页 |
1.2.2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文献 | 第12-13页 |
1.2.3 关于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相关文献 | 第13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4-17页 |
2 关联方交易审计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2.1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认定 | 第17-19页 |
2.1.1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 第17页 |
2.1.2 关联方交易的认定 | 第17-18页 |
2.1.3 关联方交易中的舞弊手段 | 第18-19页 |
2.2 关联方交易审计及审计风险 | 第19-20页 |
2.2.1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含义 | 第19页 |
2.2.2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 | 第19-20页 |
2.3 舞弊三角模型 | 第20-21页 |
2.3.1 舞弊的压力要素 | 第20页 |
2.3.2 舞弊的机会要素 | 第20-21页 |
2.3.3 舞弊的借口要素 | 第21页 |
2.4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21-23页 |
3 信永中和对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现状调查 | 第23-37页 |
3.1 信永中和及乐视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26页 |
3.1.1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1.2 乐视网的公司概况及其经营状况 | 第23-26页 |
3.2 乐视网的财务风险及债务危机 | 第26-28页 |
3.2.1 乐视网的财务风险 | 第26页 |
3.2.2 乐视网的债务危机 | 第26-28页 |
3.3 乐视网的关联方及其交易状况 | 第28-31页 |
3.3.1 乐视网关联方的数量及股权分布 | 第28-30页 |
3.3.2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及金额 | 第30-31页 |
3.4 信永中和审计乐视网关联方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3.4.1 未对异常交易和情况保持足够关注 | 第31-33页 |
3.4.2 未能严格执行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 | 第33页 |
3.4.3 未能规范披露审计报告 | 第33-37页 |
4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55页 |
4.1 注册会计师未执行有效的分析程序 | 第37-47页 |
4.1.1 未对乐视网关联方交易的往来款项执行有效分析程序 | 第37-42页 |
4.1.2 未对乐视网合并报表内关联方交易的异常情况执行有效分析程序 | 第42-45页 |
4.1.3 未对乐视网合并报表外关联方交易的异常情况执行有效分析程序 | 第45-47页 |
4.2 注册会计师未保持职业怀疑、职业道德缺失 | 第47-48页 |
4.3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48页 |
4.4 未发现乐视网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 | 第48-51页 |
4.4.1 控股股东一股独大 | 第48-50页 |
4.4.2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 第50页 |
4.4.3 内部控制审计失败 | 第50页 |
4.4.4 乐视网企业内部存在舞弊的机会 | 第50-51页 |
4.5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问题 | 第51-55页 |
4.5.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有缺陷 | 第51-52页 |
4.5.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低 | 第52-55页 |
5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的应对方案 | 第55-63页 |
5.1 利用大数据,科学识别异常关联方交易 | 第55页 |
5.2 合理执行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分析程序 | 第55-57页 |
5.3 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环境,实施控制测试 | 第57页 |
5.4 执行关联方交易审计时重视审计人员的指派 | 第57-60页 |
5.4.1 重视人员指派及审计轮岗制度 | 第57-59页 |
5.4.2 重视相关专家的协助工作 | 第59-60页 |
5.5 提升审计人员职业水准及风险识别防范能力 | 第60-61页 |
5.6 建立有效的关联方交易审计规范、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 第61-63页 |
5.6.1 建立有效的关联方交易审计规范和程序 | 第61页 |
5.6.2 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 第61-63页 |
6 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