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比较文化学论文

比较视域下的中日“妖怪”与“妖怪学”研究

致谢第3-5页
摘要第5-7页
要旨第8-16页
绪论第16-34页
    一、“妖怪”的魅力与价值第16-20页
        (一) 从日本的“妖怪热”谈起第16-17页
        (二) “妖怪热”给我们的启示——研究“妖怪”的价值和意义第17-20页
    二、“妖怪”研究简史与述评第20-31页
        (一) 日本的“妖怪学”研究第20-27页
        (二) 中国的“妖怪学”研究第27-29页
        (三) 先行研究之问题点第29-31页
    三、方法论的问题与文章架构第31-34页
        (一) 研究方法第31-33页
        (二) 文章架构第33-34页
上篇“妖怪”概念之解读第34-98页
    引言第34-35页
    第一章 中国古代“妖怪”概念之考察第35-71页
        第一节 先行研究之整理与问题的提出第35-38页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八种“妖怪”说第38-46页
            一、违背自然规律的反常现象、自然灾害等=“妖怪”说第38-39页
            二、“气乱”之“物”=“妖怪”说第39-40页
            三、“神凭、成精”之老物=“妖怪”说第40-42页
            四、长相奇特、罕见之异兽=“妖怪”说第42-43页
            五、长相奇特之异人=“妖怪”说第43-44页
            六、可幻化且具有神通力之物=“妖怪”说第44-45页
            七、容貌美好之人=“妖怪”说第45页
            八、横行、凶恶之徒或侵略中原的“夷敌”=“妖怪”说第45-46页
        第三节 中国各种“妖怪说”之成因考第46-70页
            一、基于“天命思想”的妖怪说第46-50页
            二、五行、五事思想下“妖怪”概念的延伸第50-51页
            三、《论衡》中的“妖怪”与“鬼”、“精”概念的融合第51-57页
            四、《搜神记》中对“妖怪”的阐释与“歪曲”第57-59页
            五、释家对“妖怪”的解读第59-61页
            六、道家对“妖怪”的解释第61-65页
            七、类书中对于妖怪的辑录第65-66页
            八、唐三藏取经故事对妖怪形象固定化所发挥的作用第66-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二章 日本古代“妖怪”概念之考察第71-98页
        第一节 日本学者的“妖怪”定义第71-72页
        第二节 日本古代的五种“妖怪”说第72-78页
            一、“妖征型”妖怪第73页
            二、“精怪型”妖怪第73-76页
            三、“异兽型”妖怪第76页
            四、“异人型”妖怪第76-77页
            五、“亡魂型”妖怪第77-78页
        第三节 日本的“妖怪”与中国思想第78-97页
            一、日本“妖征型”妖怪产生的思想背景第78-92页
            二、“亡魂型”“精怪型”与“妖征型”妖怪的混同第92-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中篇 以“天狗”为案例的中日妖怪比较第98-201页
    引言第98-99页
    第三章 中日“天狗”的形象与功能考第99-128页
        第一节 先行研究之整理与问题的提出第99-100页
        第二节 中国天狗的形象与功能第100-113页
            一、流星、彗星、太白星等星辰=“天狗”说第100-101页
            二、巨大的云气=“天狗”说第101-102页
            三、天狼星=天狗说第102-104页
            四、地上的怪兽=天狗说第104-107页
            五、天上的怪兽=天狗说第107-109页
            六、鸟=天狗说第109-111页
            七、獾=天狗说第111-112页
            八、山魈=天狗说第112-113页
        第三节 日本天狗的形象与功能第113-126页
            一、星辰=天狗说第113-114页
            二、天狐=天狗说第114-115页
            三、山中抚琴者=天狗说第115-116页
            四、物怪=天狗说第116-117页
            五、鵄鸟=天狗说第117-119页
            六、寺庙僧人、山伏=天狗说第119-122页
            七、天魔=天狗说第122-123页
            八、蚩尤=天狗说第123-124页
            九、山林之气=天狗说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四章 天狗与儒、释二道第128-166页
        第一节 天狗与儒教第128-135页
        第二节 天狗与佛教第135-165页
            一、平安时期日本的天狗像第136-138页
            二、进入佛教界的天狗第138-142页
            三、天狗与天狐的混淆第142-145页
            四、天狗“鵄鸟”形象之来源考第145-161页
            五、天狗性格之来源考第161-165页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第五章 天狗与民俗第166-201页
        第一节 中国天狗食日(月)考第166-187页
            一、中国各地流传的天狗食日月传说第167-169页
            二、古代中国对于日月食的认识第169-176页
            三、天狗与日月食的关系第176-184页
            四、天狗食日月传说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84-187页
        第二节 日本现代民俗文化中的天狗信仰第187-200页
            一、修验道文化中的天狗信仰第187-198页
            二、山人信仰第198-200页
        本章小结第200-201页
下篇 中日“妖怪学”研究第201-277页
    引言第201-203页
    第六章 日本“妖怪学”研究的历史回顾第203-252页
        第一节 “妖怪博士”井上圆了及其“妖怪学”研究第203-226页
            一、井上圆了研究“妖怪”之动机第204-210页
            二、“不可思议研究会”及“哲学馆”的创立第210-213页
            三、井上圆了的“妖怪学”第213-226页
        第二节 连接井上圆了与江马务的“妖怪学”研究第226-229页
        第三节 风俗史学家江马务及其“妖怪学”研究第229-232页
        第四节 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及其“妖怪学”研究第232-246页
            一、柳田国男开展“妖怪学”研究的动机第233-235页
            二、柳田国男的“妖怪学”第235-246页
        第五节 柳田国男之后的“妖怪学”研究与小松和彦第246-251页
            一、柳田国男与小松和彦之间的“妖怪学”研究第246-247页
            二、以小松和彦为中心的日本“妖怪学”的研究第247-251页
        本章小结第251-252页
    第七章 近代以来中国的“妖怪学”研究与日本第252-277页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年的“妖怪学”研究与井上圆了第253-258页
            一、《寻常小学妖怪学教科书》第253-255页
            二、蔡元培的“妖怪学”研究与井上圆了第255-258页
        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妖怪学”研究第258-273页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妖怪学”研究第259-261页
            二、民俗学视角下的“妖怪学”研究第261-270页
            三、神话学视角下的“妖怪学”研究第270-273页
        第三节 70年代至今的神话学、鬼学以及“妖怪学”第273-276页
        本章小结第276-277页
结语与展望第277-280页
参考文献第280-291页

论文共2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静期制度的适用研究
下一篇:具有聚电解质层圆柱形纳米管道中的电动能量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