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双环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19页
    0.1 癌症第13页
    0.2 哒嗪酮类药物介绍第13-16页
        0.2.1 抗炎及止痛作用第14页
        0.2.2 抗癌作用第14-15页
        0.2.3 抗病毒活性第15页
        0.2.4 抗菌活性第15-16页
        0.2.5 抗糖尿病作用第16页
        0.2.6 其他作用第16页
    0.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16-18页
        0.3.1 CADD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分类第17-18页
        0.3.2 CADD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第18页
    0.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1章 双环哒嗪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第19-49页
    1 双环哒嗪酮类化合物的设计第19-26页
        1.1 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分子对接研究第19-22页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分子对接研究第22-24页
        1.3 路线设计第24-26页
    2 双环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6-48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2.1.1 主要试剂第26-27页
            2.1.2 主要仪器第27页
        2.2 试剂预处理和所用显色剂的配制第27-28页
            2.2.1 试剂预处理第27-28页
            2.2.2 显色剂的配制第28页
        2.3 双环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及目标化合物确证第28-46页
        2.4 讨论第46-48页
    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2章 双环哒嗪酮类化合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定第49-56页
    2.1 实验材料第49页
    2.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2.2.1 造模第49页
        2.2.2 分组及给药第49-50页
    2.3 活性测定结果第50-53页
    2.4 构效关系分析第53页
    2.5 化合物(14)的急性毒性研究第53-55页
        2.5.1 药品及试剂第53页
        2.5.2 实验动物第53-54页
        2.5.3 实验方法第54页
            2.5.3.1 样品配制第54页
            2.5.3.2 预实验第54页
        2.5.4 结果第54-55页
    2.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全文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第63-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协同超声抑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左旋箭毒碱、异粒枝碱和轮环藤碱对巨噬细胞过度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