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物理光学(波动光学)论文--偏振与色散论文

色散增益介质光学力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普通色散增益介质光学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 手征色散增益材料光学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本文内容安排第20-21页
第二章 传播矩阵法第21-32页
    2.1 传播矩阵法简介第21-22页
    2.2 传播矩阵法的基本理论第22-31页
        2.2.1 普通介质传播矩阵公式推导第22-27页
        2.2.2 各向同性手征介质传播矩阵公式推导第27-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光学力的理论研究第32-40页
    3.1 力的计算方法第32-33页
        3.1.1 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第32-33页
        3.1.2 洛伦兹力第33页
    3.2 普通增益材料光学力的公式推导第33-35页
    3.3 各向同性手征增益材料光学力的公式推导第35-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普通色散增益材料的数值模拟第40-52页
    4.1 光源波长及色散介质模型的选择第40-42页
        4.1.1 光源波长的选择第40-41页
        4.1.2 色散介质模型的选择第41页
        4.1.3 普通色散介质数值结果验证第41-42页
    4.2 普通介质板所受光力的数值模拟第42-47页
        4.2.1 单层介质板第42-44页
            4.2.1.1 单层普通介质第42-43页
            4.2.1.2 介质板厚度对光力密度的影响第43-44页
        4.2.2 多层介质板第44-45页
        4.2.3 相对介电常数对光力的影响第45-47页
            4.2.3.1 实部数值的影响第45-46页
            4.2.3.2 虚部数值的影响第46-47页
        4.2.4 入射光随角度变化情况第47页
    4.3 色散增益介质板所受光力的数值模拟第47-51页
        4.3.1 单层色散增益介质板第47-50页
            4.3.1.1 单层色散增益介质第47-49页
            4.3.1.2 色散增益介质板厚度对光力密度的影响第49-50页
        4.3.2 多层色散增益介质板第50-51页
        4.3.3 入射光随角度变化情况第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各向同性手征色散增益材料的数值模拟第52-62页
    5.1 各向同性手征色散增益材料第52-54页
        5.1.1 材料增益性讨论第52页
        5.1.2 色散介质模型选择第52-53页
        5.1.3 手征色散介质数值结果验证第53-54页
    5.2 单层手征介质板第54-59页
        5.2.1 光力密度随入射光频率变化情况第54-56页
            5.2.1.1 入射光频率变化对光力密度的影响第54-55页
            5.2.1.2 手征介质板厚度对光力密度的影响第55-56页
        5.2.2 光力密度随入射光角度变化情况第56-59页
            5.2.2.1 入射角度对光力密度的影响第56-58页
            5.2.2.2 手征介质板厚度对光力密度的影响第58-59页
    5.3 多层手征介质板第59-60页
        5.3.1 光力密度随入射光频率变化情况第59-60页
        5.3.2 光力密度随入射光角度变化情况第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6.1 全文总结第62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型正激式数字电源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电沉积构建印制电路薄介质型通孔互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