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1.2.1 空间光通信的发展及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对空间光通信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大气影响机理 | 第15-27页 |
2.1 大气的物理特性 | 第15-17页 |
2.2 大气的衰减效应 | 第17-18页 |
2.2.1 大气分子吸收 | 第17页 |
2.2.2 大气分子散射 | 第17页 |
2.2.3 大气气溶胶衰减 | 第17-18页 |
2.3 大气湍流效应 | 第18-24页 |
2.3.1 大气湍流的形成及特征 | 第18-19页 |
2.3.2 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4 大气湍流对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影响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大气湍流对空间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27-42页 |
3.1 大气湍流信道模型 | 第27-28页 |
3.2 空间光通信系统常用调制方式介绍 | 第28-30页 |
3.2.1 几种调制方式的特点 | 第28-29页 |
3.2.2 归一化发射功率值 | 第29页 |
3.2.3 不同调制方式的误时隙率 | 第29页 |
3.2.4 不同调制方式的误包率 | 第29-30页 |
3.3 OOK键控直接探测下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 第30-38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30页 |
3.3.2 大气湍流信道模型 | 第30-31页 |
3.3.3 平均误码率 | 第31-33页 |
3.3.4 中断概率 | 第33-36页 |
3.3.5 平均容量 | 第36-38页 |
3.4 OOK直接探测系统与相干探测系统误码性能对比 | 第38-41页 |
3.4.1 相干探测系统 | 第38页 |
3.4.2 误码性能对比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对空间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2-56页 |
4.1 瞄准误码理论基础 | 第42-44页 |
4.2 大气湍流及瞄准误差联合下的信道模型 | 第44-46页 |
4.2.1 大气损耗 | 第45页 |
4.2.2 联合效应下的信道模型 | 第45-46页 |
4.3 联合效应下OOK键控直接探测系统的性能 | 第46-55页 |
4.3.1 平均误码率 | 第46-50页 |
4.3.2 中断概率 | 第50-52页 |
4.3.3 信道平均容量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性能对比 | 第56-64页 |
5.1 联合效应下不同系统的平均误码率对比 | 第56-59页 |
5.1.1 相干探测系统 | 第56页 |
5.1.2 PoLSK键控直接探测系统 | 第56-57页 |
5.1.3 平均误码率仿真对比 | 第57-59页 |
5.2 联合效应下不同系统的信道平均容量对比 | 第59-61页 |
5.2.1 相干探测系统 | 第59页 |
5.2.2 PloSK直接探测系统 | 第59-60页 |
5.2.3 仿真对比 | 第60-61页 |
5.3 OOK键控直接探测大气湍流和联合效应下误码率对比 | 第61-62页 |
5.4 OOK键控直接探测大气湍流和联合效应下信道容量对比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6.1 课题研究小结 | 第64-65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