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数据新闻的缘起与全球扩散 | 第9页 |
1.1.2 中国数据新闻的兴起与发展瓶颈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意义与创新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与文章总体结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3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2.1 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2.1.1 数据新闻的概念辨析 | 第12-15页 |
2.1.2 作为新兴新闻生产方式的数据新闻 | 第15-19页 |
2.1.3 数据新闻规范体系的建构 | 第19-22页 |
2.1.4 中国数据新闻的规范研究 | 第22-23页 |
2.1.5 数据新闻的祛魅与批判 | 第23-24页 |
2.2 场域理论及其研究框架 | 第24-27页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步骤 | 第27-30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3.2.1 访谈对象 | 第27-28页 |
3.2.2 访谈内容与实施情况 | 第28-30页 |
4 数据新闻媒体生产的场域属性 | 第30-39页 |
4.1 作为结构化空间的数据新闻子场域 | 第30-32页 |
4.1.1 政治场:新闻立法进展缓慢 | 第30页 |
4.1.2 经济场:市场化改革步履维艰 | 第30-31页 |
4.1.3 媒介场:新闻职业化水平低下 | 第31-32页 |
4.1.4 政治场、经济场与文化场:数据开放程度不足 | 第32页 |
4.2 资本、占位与数据新闻生产机构的管理与运行逻辑 | 第32-39页 |
4.2.1 资本与占位:数据新闻实践主体的异质性 | 第32-33页 |
4.2.2 组织目标:博取注意力的趋利追求 | 第33-34页 |
4.2.3 管理机制:弹性工作制遮蔽下亟待提升的薪资水平 | 第34-35页 |
4.2.4 组织架构:技术人才的普遍缺失 | 第35页 |
4.2.5 生产流程:自上而下的控制机制 | 第35-37页 |
4.2.6 文化氛围:用户思维的普遍缺位 | 第37-39页 |
5 数据新闻生产惯习的动态生成机制 | 第39-44页 |
5.1 理性策略的确立:合作、分享机制与数据资源的争夺 | 第39页 |
5.2 非理性策略的确立 | 第39-44页 |
5.2.1 政治场、经济场与媒介场对数据新闻子场域的控制机制 | 第39-40页 |
5.2.2 商业化运行逻辑对数据新闻生产实践的宰制作用 | 第40-41页 |
5.2.3 认知混沌与角色游离导致从业者个体理性策略的缺失 | 第41-44页 |
6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