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型向治理型变迁的国家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国家治理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2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 第18-22页 |
2.2.1 国家治理的主客体 | 第18-19页 |
2.2.2 国家治理的职能 | 第19-20页 |
2.2.3 国家治理的制度 | 第20-21页 |
2.2.4 国家治理的演进 | 第21-22页 |
2.3 治理与西方国家治理理论 | 第22-27页 |
2.3.1 治理的内涵诠释 | 第23-24页 |
2.3.2 西方国家治理模式 | 第24-25页 |
2.3.3 西方国家治理模式的价值 | 第25-27页 |
3 统治型向治理型变迁的我国国家治理模式 | 第27-45页 |
3.1 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型国家治理模式 | 第27-31页 |
3.1.1 统治型治理模式的概貌 | 第27-29页 |
3.1.2 统治型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3.1.3 统治型治理模式的评析 | 第30-31页 |
3.2 新中国所建立的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 | 第31-35页 |
3.2.1 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 第32页 |
3.2.2 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32-34页 |
3.2.3 全能型国家治理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 | 第34-35页 |
3.3 经济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 | 第35-40页 |
3.3.1 经济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形成的原因 | 第36页 |
3.3.2 经济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36-39页 |
3.3.3 经济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的作用及局限 | 第39-40页 |
3.4 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的兴起 | 第40-45页 |
3.4.1 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形成的缘由 | 第40-42页 |
3.4.2 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的建构目的 | 第42-43页 |
3.4.3 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 第43-45页 |
4 构建我国当代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的路径与政策 | 第45-58页 |
4.1 建构治理型模式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 第45-46页 |
4.2 构建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的重点领域 | 第46-55页 |
4.2.1 治理型模式下的政府治理 | 第46-51页 |
4.2.2 治理型模式下的社会治理 | 第51-53页 |
4.2.3 治理型模式下的生态治理 | 第53-55页 |
4.3 构建治理型国家治理模式的路径与对策 | 第55-58页 |
5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