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水声工程论文

基于DSP的被动声纳波束形成系统设计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9-11页
2 被动声纳波束形成原理及MATLAB仿真第11-22页
    2.1 引言第11页
    2.2 被动声纳工作原理第11-12页
        2.2.1 被动声纳工作方式第11页
        2.2.2 被动声纳检测原理第11-12页
    2.3 波束形成技术第12-16页
        2.3.1 波束形成原理第12-13页
        2.3.2 时域波束形成第13-14页
        2.3.3 频域波束形成第14-16页
    2.4 线性调频Z变换波束形成第16-21页
        2.4.1 线性调频Z变换第16-18页
        2.4.2 CZT波束形成第18-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被动声纳波束形成系统第22-28页
    3.1 引言第22页
    3.2 系统总体第22-23页
    3.3 硬件平台的选择第23-26页
        3.3.1 硬件平台概况第23-24页
        3.3.2 数据传输接口第24-26页
    3.4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26-27页
    3.5 本章小节第27-28页
4 基于多核DSP波束形成的软件设计第28-56页
    4.1 引言第28页
    4.2 开发环境和流程第28-29页
    4.3 基于多核的波束形成算法整体设计第29-32页
    4.4 基于主核的数据传输和核间通信第32-41页
        4.4.1 数据接收和发送第32-37页
        4.4.2 消息传递第37-39页
        4.4.3 多核一致性第39-41页
    4.5 基于从核的波束形成算法设计第41-48页
        4.5.1 FFT的实现第41-43页
        4.5.2 数据转置第43-48页
        4.5.3 波束形成第48页
    4.6 DSP的启动加载第48-53页
        4.6.1 多核加载第49-51页
        4.6.2 启动数据的产生第51-52页
        4.6.3 PCIe启动第52-53页
    4.7 时间和资源的分析第53-54页
    4.8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系统调试与验证第56-65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工程配置文件第56-58页
    5.3 测试数据产生第58-59页
    5.4 FFT算法的验证第59页
    5.5 EDMA3模块调试第59-61页
    5.6 核间通信模块调试第61-62页
    5.7 波束形成算法验证第62-64页
    5.8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结束语第65-66页
    6.1 本文内容总结第65页
    6.2 工作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音乐流派及中国传统乐器识别分类研究
下一篇:车载合成孔径雷达上位机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