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山地景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1.2 山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 | 第11-12页 |
1.1.3 现有研究基础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5-18页 |
1.3.1 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3.1.1 文献研究和归纳法 | 第16页 |
1.3.1.2 演绎法 | 第16页 |
1.3.1.3 经典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1.3.2 方法与实例研究 | 第16页 |
1.3.2.1 现场调查法 | 第16页 |
1.3.2.2 防洪指标计算 | 第16页 |
1.3.3 研究过程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山地景观的分类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8-25页 |
2.1 山地景观的类型 | 第18-22页 |
2.1.1 山地景观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山地景观的分类 | 第19-20页 |
2.1.3 山地景观的设计要素 | 第20-22页 |
2.2 天津山地景观特征和所面临的问题 | 第22-25页 |
2.2.1 天津山地景观的特征 | 第22-23页 |
2.2.2 天津山地景观面临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和经典案例研究 | 第25-33页 |
3.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8页 |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页 |
3.1.2 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理论 | 第25-26页 |
3.1.3 海绵城市理论 | 第26-27页 |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3.2 经典案例研究 | 第28-31页 |
3.2.1 河南省焦作市缝山公园 | 第28-29页 |
3.2.2 法国Biville矿山景观修复项目 | 第29-31页 |
3.3 总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山地景观雨洪管理设计方法研究 | 第33-49页 |
4.1 山地雨洪管理特点 | 第33-35页 |
4.1.1 山地地表径流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4.1.2 山地地形对雨洪调蓄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 北方海绵城市山地景观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 第35-39页 |
4.2.1 设计目标 | 第36-37页 |
4.2.2 设计原则 | 第37-39页 |
4.3 设计场地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4.3.1 水文条件分析 | 第39-40页 |
4.3.1.1 区域降水量和蒸发量 | 第39页 |
4.3.1.2 区域水文条件 | 第39-40页 |
4.3.2 用地条件分析 | 第40-41页 |
4.3.2.1 现状排水条件 | 第40-41页 |
4.3.2.2 汇水面面积和覆盖条件 | 第41页 |
4.4 水量平衡计算和雨洪管理方案选择 | 第41-44页 |
4.4.1 水量平衡计算 | 第41-42页 |
4.4.2 雨洪管理方案选择 | 第42-44页 |
4.5 北方海绵城市山地景观的设计基础设施布局 | 第44-47页 |
4.5.1 滞留渗透设施 | 第44-45页 |
4.5.2 传输设施 | 第45-46页 |
4.5.3 受纳调蓄设施 | 第46-47页 |
4.6 总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山地景观雨洪管理典型基础设施设计方法和方案数字模拟计算 | 第49-62页 |
5.1 典型基础设施的具体设计方法 | 第49-56页 |
5.1.1 下凹绿地 | 第49-51页 |
5.1.1.1 设计方法 | 第49-51页 |
5.1.1.2 植被选择 | 第51页 |
5.1.2 旱溪 | 第51-52页 |
5.1.2.1 设计方法 | 第51-52页 |
5.1.2.2 植被选择 | 第52页 |
5.1.3 调蓄水塘 | 第52-56页 |
5.1.3.1 调蓄水塘的分类和设计方法 | 第52-55页 |
5.1.3.2 设计规模 | 第55-56页 |
5.2 数字模拟计算 | 第56-62页 |
5.2.1 公式计算法 | 第56-58页 |
5.2.2 模型模拟计算 | 第58-62页 |
5.2.2.1 降雨雨型推导 | 第58-59页 |
5.2.2.2 SWMM模型简介 | 第59-62页 |
第六章 以于庆成雕塑园为例探讨北方海绵城市山地景观设计方法的应用实践 | 第62-76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62-63页 |
6.1.1 蓟县的自然地貌条件和水文情况 | 第62-63页 |
6.1.2 项目区位概况 | 第63页 |
6.2 具体设计方案 | 第63-69页 |
6.2.1 公园雨洪管理方案的选择 | 第63-64页 |
6.2.2 公园总体平面布局 | 第64-66页 |
6.2.3 公园主题和主要节点设计 | 第66-69页 |
6.3 公园中运用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 | 第69-71页 |
6.3.1 下凹绿地 | 第69-70页 |
6.3.2 台地式梯田 | 第70页 |
6.3.3 旱溪 | 第70-71页 |
6.4 公园雨洪管理效果计算论证 | 第71-76页 |
6.4.1 数字模拟计算公式 | 第72-73页 |
6.4.2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73-74页 |
6.4.3 数字模拟计算结果与方案评价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7.1 北方海绵城市山地景观设计方法 | 第76-77页 |
7.2 与传统山地景观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77页 |
7.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7-78页 |
7.4 后续研究建议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