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三元论”的湿地公园空间营造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选题原因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动态第10-16页
        1.2.1“三元论”相关学术研究第10-13页
        1.2.2 国内外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论文框架第16-17页
        1.3.3 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湿地、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及“三元论”的提出第18-31页
    2.1 湿地及湿地公园相关概念第18-27页
        2.1.1 湿地相关概念第18-24页
        2.1.2 湿地公园相关概念第24-27页
    2.2“三元论”的提出第27-29页
        2.2.1“三元论”的理解第27-28页
        2.2.2 湿地公园空间营造层面“三元”的提出第28-29页
    2.3 湿地公园营建“三元”层面主要涉及内容第29-31页
        2.3.1 湿地公园生态格局层面第29-30页
        2.3.2 湿地公园功能布局层面第30页
        2.3.3 湿地公园景观营造层面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景观生态学相关内容的湿地公园生态格局划分第31-47页
    3.1 湿地公园生态格局构成要素第31-38页
        3.1.1 湿地公园的斑块第31-35页
        3.1.2 湿地公园的廊道第35-37页
        3.1.3 湿地公园的基质第37-38页
    3.2 湿地公园生态格局的划分第38-41页
        3.2.1 湿地公园的核心区第39-40页
        3.2.2 湿地公园的缓冲区第40-41页
        3.2.3 湿地公园的实验区第41页
    3.3 湿地公园生态格局模式第41-47页
        3.3.1 类圈层式分区模式第41-42页
        3.3.2 串联式分区模式第42-44页
        3.3.3 块状式分区模式第44-45页
        3.3.4 复合式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规划学、游憩学相关原理的湿地公园使用功能布局的建立第47-67页
    4.1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分区第47-58页
        4.1.1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第47-48页
        4.1.2 湿地公园生态恢复重建区第48-50页
        4.1.3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第50-52页
        4.1.4 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第52-57页
        4.1.5 湿地公园服务管理区第57-58页
    4.2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容量控制第58-61页
        4.2.1 理想模型第58-60页
        4.2.2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总容量的计算方法第60-61页
    4.3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的布局第61-67页
        4.3.1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的分布形式第61-62页
        4.3.2 湿地公园空间维度分析第62-64页
        4.3.3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的布局模式第64-67页
第五章 基于生态美学相关内容的湿地公园景观形态营造第67-90页
    5.1 湿地公园景观形态营造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内容第67-68页
        5.1.1 基础理论第67-68页
        5.1.2 规划内容及设计手法第68页
    5.2 湿地公园景观主要构成要素第68-86页
        5.2.1 湿地公园的硬质景观第68-77页
        5.2.2 湿地公园的软质景观第77-83页
        5.2.3 湿地公园建筑及构筑物第83-86页
    5.3 湿地公园景观要素的组织第86-90页
        5.3.1 湿地公园的空间层次第86页
        5.3.2 湿地公园的游线结构第86-87页
        5.3.3 湿地公园的景观色彩第87-90页
第六章 湿地公园空间营建层面“三元”间的有机联系第90-102页
    6.1 湿地公园生态格局与功能布局间的关系第90-95页
        6.1.1 湿地公园中使用功能区对湿地生境的影响第90-92页
        6.1.2 湿地公园各功能分区保护强度及使用开发强度分析第92-94页
        6.1.3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与生态格局适宜度分析第94页
        6.1.4 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功能区联系度间的关系第94-95页
    6.2 生态格局与景观形态间的关系第95-98页
        6.2.1 湿地公园景观总体空间形态与生态格局间的关系第95-97页
        6.2.2 湿地公园景观整体风格与生态格局间的关系第97-98页
        6.2.3 湿地公园景观空间序列与生态格局间的关系第98页
    6.3 功能布局与景观形态间的关系第98-101页
        6.3.1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与景观形态之间的关联第99页
        6.3.2 湿地公园生态恢复重建区与景观形态之间的关联第99-100页
        6.3.3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与景观形态之间的关联第100页
        6.3.4 湿地公园功能体验区与景观形态之间的关联第100页
        6.3.5 湿地公园服务管理区与景观形态之间的关联第100-101页
    6.4 湿地公园空间营造层面三元间关系的总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7.1 总结第102-103页
    7.2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水水法著作《水龙经》初探
下一篇:北方海绵城市山地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于庆成雕塑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