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还原贵金属银修饰Co3O4/TiO2-NTs和CdS/TiO2-NRs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催化剂进展第12-16页
        1.2.1 半导体催化剂光催化机理第12-14页
        1.2.2 改性第14-16页
    1.3 废水处理与制氢现状第16-20页
        1.3.1 难降解废水概述第16-19页
        1.3.2 可见光光催化制氢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3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3 实验技术路线图如图所示第22-23页
第二章 Co_3O_4/Ag/TiO_2-NTs电极制备与表征第23-39页
    2.0 引言第23-24页
    2.1 实验部分第24-26页
        2.1.1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第24-25页
        2.1.2 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NTs的制备第25页
        2.1.3 Co_3O_4/Ag/TiO_2-NTs的制备第25页
        2.1.4 Co_3O_4/Ag/TiO_2-NTs电极的表征第25-26页
        2.1.5 Co_3O_4/Ag/TiO_2-NTs电极的光电性能测定第26页
    2.2 Co_3O_4/Ag/TiO_2-NTs电极的表征结果第26-32页
        2.2.1 XRD第26-27页
        2.2.2 SEM第27-29页
        2.2.3 TEM第29页
        2.2.4 XPS第29-30页
        2.2.5 UV VIS DRS分析结果第30-32页
    2.3 Co_3O_4/Ag/TiO_2-NTs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2-37页
        2.3.1 线性扫描伏安曲线第32-33页
        2.3.2 M-S曲线结果第33-34页
        2.3.3 交流阻抗谱第34-35页
        2.3.4 IPCE第35-36页
        2.3.5 光转换效率第36-37页
    2.4 稳定性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光电催化协同降解硝基苯和六价铬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页
        3.2.2 实验方法与分析方法第40-41页
    3.3 Co_3O_4/Ag/TiO_2-NTs电极的吸附性能第41-42页
    3.4 协同催化因素探究第42-47页
        3.4.1 光/电/光电条件下的催化效果比较第42-43页
        3.4.2 电极对比第43-44页
        3.4.3 外加偏压对催化过程的影响第44-45页
        3.4.4 pH值对催化过程的影响第45页
        3.4.5 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3.4.6 协同效果探究第46-47页
    3.5 机理探究第47-49页
        3.5.1 实验设计第47-48页
        3.5.2 结果分析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CdS/Ag/TiO_2-NRs的制备与表征第50-65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1-52页
        4.2.2 CdS/TiO_2-NRs电极制备第52页
        4.2.3 CdS/Ag/TiO_2-NRs的制备第52页
        4.2.4 电极表征第52页
        4.2.5 电极光电性能测试第52-53页
    4.3 表征结果第53-60页
        4.3.1 XRD第53-54页
        4.3.2 SEM第54-56页
        4.3.3 TEM第56-57页
        4.3.4 XPS第57-58页
        4.3.5 UV-VIS第58-60页
    4.4 光电性能研究第60-64页
        4.4.1 线性伏安曲线第60-61页
        4.4.2 交流阻抗第61页
        4.4.3 M-S曲线第61-62页
        4.4.4 光转化效率第62-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光电催化产氢与降解污染物研究第65-75页
    5.1 引言第65-66页
    5.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6页
        5.2.2 实验方法与检测方法第66-67页
    5.3 电极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硝基苯与产氢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第67-72页
        5.3.1 不同电极光电催化产氢效果第67-68页
        5.3.2 不同生长条件下电极光电催化产氢效果第68页
        5.3.3 PC vs EC vs PEC第68-69页
        5.3.4 硝基苯的引入第69-71页
        5.3.5 阴极材料对电极光电催化产氢效果的影响第71页
        5.3.6 稳定性第71-72页
    5.4 光电催化产氢机理第72-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主要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交流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见光催化处理含铬有机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不同形态氮盐对铜绿假单胞菌SD-1种群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