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 第14-21页 |
1.1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代谢 | 第14-17页 |
1.1.1 生长素的合成 | 第14-16页 |
1.1.2 生长素的代谢 | 第16-17页 |
1.2 植物生长素的运输 | 第17-18页 |
1.3 植物生长素的响应基因 | 第18页 |
1.4 生长素与其它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18-20页 |
1.4.1 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 | 第18-19页 |
1.4.2 生长素与脱落酸的关系 | 第19页 |
1.4.3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关系 | 第19-20页 |
1.4.4 生长素与赤霉素的关系 | 第20页 |
1.5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1 生长素对植物根的影响 | 第20页 |
1.5.2 生长素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3 生长素对植物花器官的影响 | 第21页 |
1.5.4 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第21页 |
2 植物生根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2.1 生根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2.2 其它植物激素与植物生根的关系 | 第23-24页 |
2.3 酶活性与植物生根的关系 | 第24-25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菊花CmPCNT11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6-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1.2.1 试剂及菌株 | 第26-27页 |
1.2.2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1.3.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1.3.1.1 材料处理 | 第27页 |
1.3.1.2 试剂及用具准备 | 第27页 |
1.3.1.3 总RNA提取 | 第27-28页 |
1.3.2 去基因组DNA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与检测 | 第28-29页 |
1.3.3 引物设计、PCR扩增及电泳 | 第29-30页 |
1.3.4 目的片段纯化回收 | 第30页 |
1.3.5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 第30页 |
1.3.6 重组子筛选与测序 | 第30-31页 |
1.3.7 3'RACE-PCR扩增 | 第31-32页 |
1.3.8 5'RACE-PCR扩增 | 第32-34页 |
1.3.9 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 | 第34页 |
1.3.10 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2.1 RNA提取与反转录质量检测 | 第34-35页 |
2.2 CmPCNT115基因的克隆 | 第35-36页 |
2.2.1 CmPCNT115基因间保守片段的获得 | 第35页 |
2.2.2 CmPCNT115基因3'RACE的结果 | 第35-36页 |
2.2.3 CmPCNT115基因5'RACE的结果 | 第36页 |
2.2.4 CmPCNT115基因序列全长的获得与分析 | 第36页 |
2.3 CmPCNT115氨基酸序列分析与同源性比对 | 第36-38页 |
2.4 CmPCNT115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菊花CmPCNT115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功能鉴定 | 第40-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1.2.1 试剂 | 第40-41页 |
1.2.2 仪器设备 | 第41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41-46页 |
1.3.1 CmPCNT115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 第41页 |
1.3.2 CmPCNT115基因响应IAA、TIBA处理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1页 |
1.3.3 CmPCNT115基因响应胁迫处理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1.3.4 CmPCNT115基因的实时定量(Real time-PCR)分析 | 第42页 |
1.3.5 CmPCNT115基因正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1.3.6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4-45页 |
1.3.7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45页 |
1.3.8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及转基因株系分子鉴定 | 第45-46页 |
1.3.9 转CmPCNT115基因拟南芥株系表达水平检测 | 第46页 |
1.3.10 转CmPCNT115基因拟南芥表型观察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2.1 CmPCNT115基因组织器官表达特异性 | 第46-47页 |
2.2 CmPCNT115基因响应IAA、TIBA的表达特性 | 第47-48页 |
2.3 IAA、TIBA处理下'神马'插穗生根情况 | 第48-50页 |
2.4 CmPCNT115基因响应胁迫处理的表达特性 | 第50页 |
2.5 CmPCNT115植物表达载体的获得 | 第50-51页 |
2.6 CmPCNT115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 | 第51页 |
2.7 转基因株系中CmPCNT115表达水平检测 | 第51-52页 |
2.8 转CmPCNT115基因拟南芥表型观察与分析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6页 |
全文结论 | 第56-58页 |
创新之处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附录 | 第68-78页 |
附录一 DNA片段凝胶纯化回收 | 第68-69页 |
附录二 AXYPREP质粒DNA提取试剂盒操作步骤 | 第69-70页 |
附录三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70-71页 |
附录四 DNA提取方法(CTAB法) | 第71-72页 |
附录五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72-73页 |
附录六 常用培养基配制方法 | 第73-75页 |
附录七 MS培养基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