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 1.2.1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1-22页 |
|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3-24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6页 |
| 1.6.1 研究的重点 | 第24页 |
| 1.6.2 研究的难点 | 第24-25页 |
| 1.6.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 第2章 农地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 2.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6页 |
| 2.2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6页 |
| 2.3 逆转农地流转方向理论 | 第26-27页 |
| 2.4 最小农地经营规模理论 | 第27页 |
| 2.5 科技推动农地规模化理论、现代化经营理论 | 第27页 |
| 2.6 现代农业经济必须适度调控理论 | 第27-28页 |
| 第3章 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现状 | 第28-35页 |
| 3.1 长沙市经济社会基本概况 | 第28-30页 |
| 3.2 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 第30-34页 |
| 3.2.1 长沙市农作物种植面积情况 | 第31页 |
| 3.2.2 长沙市合作社发展情况 | 第31-34页 |
| 3.3 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3.3.1 种植大户不强,流转规模有限 | 第34页 |
| 3.3.2 合作组织发育滞后,牵引力不足 | 第34-35页 |
| 第4章 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5-43页 |
| 4.1 土地流转制度因素 | 第35-36页 |
| 4.2 土地流转权责因素 | 第36页 |
| 4.3 农业资金因素 | 第36-38页 |
| 4.3.1 农业投资所占比重偏低 | 第36页 |
| 4.3.2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慢,农村融资难 | 第36-37页 |
| 4.3.3 招商引资签约的农业投资项目少,农业行业投入比重低 | 第37页 |
| 4.3.4 农业科研投入相比其它行业偏低 | 第37-38页 |
| 4.4 农业从业人员因素 | 第38-40页 |
| 4.5 农业市场和服务程度因素 | 第40-41页 |
| 4.6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因素 | 第41-43页 |
| 第5章 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3-51页 |
| 5.1 望城区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 5.2 长沙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 5.3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 5.4 研究假设 | 第46页 |
| 5.5 模型构建 | 第46-48页 |
| 5.6 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 5.6.1 农业生产函数中各参数的取值 | 第48-49页 |
| 5.6.2 其他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49页 |
| 5.7 运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5.8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6章 境外农地规模经营的经验 | 第51-56页 |
| 6.1 日本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 | 第51-53页 |
| 6.1.1 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主体更新,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 | 第51-52页 |
| 6.1.2 采取政策补贴措施,引导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52页 |
| 6.1.3 采取重点扶持农业法人的激励措施 | 第52页 |
| 6.1.4 建立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农地集中性流转 | 第52-53页 |
| 6.2 法国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 | 第53-56页 |
| 6.2.1 采取激励性的、调控性的农地规模化流转措施 | 第53-54页 |
| 6.2.2 实行装备现代化的农地投入模式 | 第54页 |
| 6.2.3 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策略 | 第54-55页 |
| 6.2.4 建立公司化运作的生产组织 | 第55页 |
| 6.2.5 创造农工贸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 第55-56页 |
| 第7章 推动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 7.1 采取激励性的农地流转措施,促进农地集中、规模化配置 | 第56页 |
| 7.2 扶植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培养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担当者 | 第56页 |
| 7.3 科教兴农,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 | 第56-57页 |
| 7.4 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附录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