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桥梁制造论文

高精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曲梁现场制造综合技术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开发的重要性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第12-13页
    1.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第13-14页
    1.3 工程概况第14-16页
    1.4 课题研究路线第16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第16页
    1.6 研究成果第16-19页
        1.6.1 高精度钢模板及其线形控制与调整系统第17-18页
        1.6.2 跨越既有交通枢纽施工支架设计第18页
        1.6.3 复杂截面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合理灌注及振捣工艺第18页
        1.6.4 确保现浇轨道梁不出现早期裂纹与梁体线形的预应力施工工艺第18-19页
        1.6.5 轨道梁成型控制测量系统与方法第19页
    1.7 查新结果第19页
    1.8 与国际和国内水平比较第19-21页
第2章 施工组织与管理第21-24页
    2.1 施工组织第21-22页
    2.2 施工工艺流程第22-23页
    2.3 施工进度与资源配置第23-24页
第3章 高精度模板系统设计与施工第24-33页
    3.1 模板方案的提出第24页
    3.2 模板方案的设计与构造第24-26页
        3.2.1 设计原则第24-25页
        3.2.2 设计要点第25页
        3.2.3 基本构造第25-26页
        3.2.4 受力分析第26页
    3.3 模板制作与安装第26-32页
        3.3.1 模板制作第26-29页
        3.3.2 模板运输第29-30页
        3.3.3 预埋件定位第30页
        3.3.4 模板安装精度标准第30-31页
        3.3.5 模板施工工艺流程第31页
        3.3.6 模板施工技术管理第31-32页
    3.4 结论第32-33页
第4章 闹市区交通枢纽地段现浇梁支架设计第33-40页
    4.1 施工概况第33页
    4.2 支撑体系的设计第33-37页
        4.2.1 现浇梁支撑体系的布置原则第33页
        4.2.2 现浇梁支撑体系的布置方式第33-34页
        4.2.3 支撑体系的计算第34-37页
    4.3 支撑体系的施工第37-40页
        4.3.1 钢管支架第37-38页
        4.3.2 型钢便梁支架第38页
        4.3.3 支架预压第38-39页
        4.3.4 施工注意事项第39-40页
第5章 大密度复杂钢筋施工第40-44页
    5.1 钢筋的设计特点第40页
    5.2 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第40-41页
        5.2.1 钢筋加工第40页
        5.2.2 钢筋安装第40-41页
    5.3 钢筋施工工艺过程控制第41-43页
        5.3.1 工艺流程图第41页
        5.3.2 钢筋检测标准第41-43页
    5.4 钢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第43-44页
        5.4.1 技术管理第43页
        5.4.2 工序交接的管理第43-44页
第6章 梁体预埋件高精度施工第44-49页
    6.1 施工概况第44页
    6.2 技术指标第44页
    6.3 施工方案第44-48页
        6.3.1 指形板座安装第44-45页
        6.3.2 绝缘子支持螺栓予埋套管的安装第45-46页
        6.3.3 ATP/TD环线用防护管第46-47页
        6.3.4 ATP/TD环线梁端引下防护管安装第47页
        6.3.5 弱电缆支架用予埋螺栓的安装第47页
        6.3.6 供电环网电缆桥架预埋件及信号基座板的安装第47-48页
        6.3.7 梁体温度、挠度检测元件的安装第48页
    6.4 效果验证第48-49页
第7章 高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第49-53页
    7.1 施工状况第49页
    7.2 配合比选择第49-50页
        7.2.1 高强度、高性能C60混凝土原材料选择第49-50页
        7.2.2 C60混凝土配合比第50页
    7.3 高性能混凝土运用第50-52页
        7.3.1 施工方案制定第50-52页
        7.3.2 混凝土施工技术数据第52页
    7.4 梁体混凝土检测结果第52-53页
第8章 高精度控制测量第53-66页
    8.1 前言第53页
    8.2 测量仪器的配备第53页
    8.3 布设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第53-57页
        8.3.1 建立全线系统的附合导线第53-54页
        8.3.2 布设现浇PC轨道梁平面控制网第54页
        8.3.3 建立全线系统的高程控制网第54页
        8.3.4 布设现浇PC轨道梁高程控制网第54-55页
        8.3.5 精密导线选点布网的原则第55页
        8.3.6 精密导线测设方法及精度要求第55-56页
        8.3.7 高程控制网的选点布网原则第56页
        8.3.8 精密水准测量测设方法及精度要求第56-57页
    8.4 施工测量及细部放样第57-59页
        8.4.1 放样元素的计算第58页
        8.4.2 梁体投影放样第58页
        8.4.3 预压测量第58-59页
        8.4.4 梁底放样第59页
    8.5 梁体侧模板调整第59-61页
        8.5.1 弯梁每3米点的中心坐标、轴线及垂直度的调整第60页
        8.5.2 梁顶面高程的控制第60页
        8.5.3 线型控制第60-61页
        8.5.4 梁长、梁宽、梁高的量测第61页
    8.6 灌筑混凝土过程的监控测量第61页
    8.7 灌筑梁体混凝土后的施工测量第61页
    8.8 张拉过程中的施工测量第61页
    8.9 测量注意事项第61-66页
第9章 合理的张拉工艺第66-74页
    9.1 预应力施工概况第66页
    9.2 钢绞线、波纹管施工第66-67页
        9.2.1 波纹管安装、定位第66页
        9.2.2 钢绞线下料、穿束第66-67页
        9.2.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保护第67页
    9.3 施加早期预应力第67-68页
        9.3.1 早期预应力方案制定第67页
        9.3.2 早期预应力施工第67-68页
    9.4 预应力摩阻损失测试第68-69页
        9.4.1 方案制定第68-69页
        9.4.2 预应力摩阻损失测试施工第69页
        9.4.3 数据计算第69页
    9.5 预应力施工第69-72页
        9.5.1 张拉工艺制定第69-70页
        9.5.2 张拉过程控制第70-71页
        9.5.3 张拉对梁体变形的影响第71-72页
    9.6 管道压浆第72-73页
    9.7 封锚第73页
    9.8 小结第73-74页
第10章 试验检测第74-95页
    10.1 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目标第75页
    10.2 大跨度轨道梁的主要设计参数第75-79页
        10.2.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设计时的主要规范包括第75-76页
        10.2.2 大跨度轨道梁车辆活载采用重庆轨道交通标准活载图式第76-79页
    10.3 大跨度轨道梁的主要设计参数第79-83页
    10.4 DTL-3、DTL-4梁静载试验第83-95页
        10.4.1 加载方式及荷载计算第83-85页
        10.4.2 测点布置第85-87页
        10.4.3 运梁车加载梁体受力状态计算分析第87-89页
        10.4.4 梁体的挠度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确定第89-90页
        10.4.5 梁体的应力第90-93页
        10.4.6 梁体的抗裂性能第93页
        10.4.7 小结第93-95页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结论第95-96页
    展望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个人简历及获奖情况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站门禁远程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A景区游客维持与吸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