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浅谈我国耕地占用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以江西省为例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1 导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的国内外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2 现有土地税费大环境下的耕地占用税情况第15-20页
    2.1 我国土地税收制度基本情况第15-16页
    2.2 国外土地税收制度比较第16-17页
        2.2.1 美国的农地保护土地税收政策第16页
        2.2.2 加拿大的农地保护土地税收制度第16页
        2.2.3 日本的农地保护土地税收制度第16-17页
        2.2.4 印度的农地保护土地税收制度第17页
    2.3 我国耕地占用税基本情况第17-20页
        2.3.1 设立背景第17页
        2.3.2 发展现状第17-18页
        2.3.3“营改增”后时代耕地占用税重要性及改革发展趋势第18页
        2.3.4 江西省耕地占用税变革及征管现状第18-20页
3.江西省 2011-2015 年耕地占用税及其他税费征缴现状评估第20-24页
    3.1 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环节收费高于耕地占用税税负第20-22页
        3.1.1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第20-21页
        3.1.2 防洪保安资金第21页
        3.1.3 耕地开垦费第21页
        3.1.4 征地管理费第21-22页
    3.2 耕地占用税纳税人范围特定,江西省税额征收标准居全国中等第22-23页
    3.3 划转后,税收规模较难准确预测第23-24页
4 现行耕地占用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24-31页
    4.1 税收政策不够科学和完备第24-27页
        4.1.1 税种名称不能恰如其分体现征税性质第24页
        4.1.2 征税对象不能与相关法律相契合第24页
        4.1.3 纳税人设置不能准确反映立法原则第24-25页
        4.1.4 税额征收标准的设置不能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第25-26页
        4.1.5 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具体税额标准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第26-27页
    4.2 减免税制度缺位执行难度大第27-29页
        4.2.1 占用耕地后改变用途税款难以征缴到位第27页
        4.2.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减免税政策不明晰第27-28页
        4.2.3 减免政策过宽显失公平第28页
        4.2.4 减免手续的操作性不强第28-29页
    4.3 缺乏有效的征管运行机制第29-31页
        4.3.1 计税依据为实际占地面积难以确定第29页
        4.3.2 受政府招商引资因素影响征收难度大第29-30页
        4.3.3 各部门信息不全导致难以源头控管第30页
        4.3.4 政府负税而实际用地人不负税转嫁严重第30-31页
5 我国耕地占用税完善建议第31-38页
    5.1 加快立法进程第31-32页
        5.1.1 提升立法级别第31页
        5.1.2 重新冠名税种第31-32页
        5.1.3 实行费改税第32页
        5.1.4 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衔接第32页
    5.2 规范税制要素第32-34页
        5.2.1 科学设置纳税人第32-33页
        5.2.2 适当提高税额标准第33页
        5.2.3 明确计税依据第33页
        5.2.4 考虑历史沿袭及相关税种之间的契合第33-34页
    5.3 完善减免税制度第34-36页
        5.3.1 加强对弱势群体及鼓励发展行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第34页
        5.3.2 缩小减免税范围和幅度第34-35页
        5.3.3 规范减免税政策的条款第35-36页
        5.3.4 细化减免税后变更土地用途的征税政策和资料要求第36页
    5.4 建立切实有效的征管机制第36-38页
        5.4.1 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第36页
        5.4.2 建立有效的税源管理机制第36-37页
        5.4.3 建立有效的部门协作机制第37页
        5.4.4 建立有效的纳税申报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第37-38页
全文总结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以宜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