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国外发展情况及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国内发展情况及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23-24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4-25页 |
1.5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的思路 | 第25-26页 |
1.5.2 研究的框架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代表案例研究 | 第27-41页 |
2.1 乡村民宿概述 | 第27-31页 |
2.1.1 乡村民宿的概念 | 第27-28页 |
2.1.2 乡村民宿的系统构成 | 第28-30页 |
2.1.3 乡村民宿的类型 | 第30-31页 |
2.2 动态体验需求概述 | 第31-32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31页 |
2.2.2 动态体验需求的内涵 | 第31-32页 |
2.2.3 动态体验需求的层次 | 第32页 |
2.3 民宿环境概述 | 第32-33页 |
2.3.1 民宿环境的范围 | 第32-33页 |
2.3.2 民宿环境的分类 | 第33页 |
2.4 案例研究 | 第33-40页 |
2.4.1 日本京都千本家民宿 | 第33-35页 |
2.4.2 台湾南投五里坡山庄 | 第35-37页 |
2.4.3 浙江省莫干山凤凰居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动态体验需求的乡村民宿环境评价 | 第41-47页 |
3.1 评价的原则 | 第41页 |
3.2 评价的方法 | 第41-42页 |
3.3 评价的步骤 | 第42-45页 |
3.3.1 构建层次模型 | 第42-43页 |
3.3.2 确定评判指标与评语等级论域 | 第43-44页 |
3.3.3 进行单指标评判,构建模糊关系矩阵 | 第44页 |
3.3.4 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 第44-45页 |
3.3.5 进行模糊转换 | 第45页 |
3.3.6 评价的验证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动态体验需求的乡村民宿环境设计 | 第47-61页 |
4.1 动态体验需求因素对民宿环境设计的影响 | 第47-51页 |
4.1.1 客观需求因素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 第47-49页 |
4.1.2 主观需求因素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 基于动态体验需求的乡村民宿环境设计要素 | 第51-53页 |
4.2.1 餐饮与住宿环境要素 | 第52页 |
4.2.2 服务与支持环境要素 | 第52页 |
4.2.3 文化娱乐环境要素 | 第52页 |
4.2.4 景观环境要素 | 第52-53页 |
4.3 基于动态体验需求的乡村民宿环境设计方法 | 第53-55页 |
4.3.1 预留改造空间 | 第53页 |
4.3.2 使用可移动设施 | 第53-54页 |
4.3.3 使用多功能设施 | 第54-55页 |
4.4 基于动态体验需求的乡村民宿环境设计模式 | 第55-59页 |
4.4.1 宏观整体环境 | 第55-57页 |
4.4.2 中观空间环境 | 第57-58页 |
4.4.3 微观设施环境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青岛市鱼鸣嘴村民宿环境评价与设计 | 第61-83页 |
5.1 民宿环境评价 | 第61-70页 |
5.1.1 调查研究 | 第61-67页 |
5.1.2 综合评价 | 第67-69页 |
5.1.3 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2 民宿环境设计 | 第70-81页 |
5.2.1 环境要素分析 | 第70-71页 |
5.2.2 环境综合设计 | 第71-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3页 |
6.2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83-84页 |
6.2.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83-84页 |
6.2.2 不足之处 | 第8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1 乡村民宿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