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避荫性转基因玉米种质创制与测交鉴定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合理密植第11页
    1.2 避荫性第11-12页
    1.3 光敏色素第12-14页
        1.3.1 光敏色素的基本特性第13页
        1.3.2 光敏色素家族第13-14页
    1.4 光敏色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14-15页
    1.5 光敏基因的入核机理第15页
    1.6 光敏色素基因表达调控的表型效应第15-17页
    1.7 玉米光敏色素基因遗传转化研究第17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8-23页
    2.1 ZmPhyB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18-20页
        2.1.1 ZmPhyB1基因表达序列扩增第18-19页
        2.1.2 ZmPhyB1基因的定点突变第19页
        2.1.3 ZmPhyB1基因子单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19-20页
        2.1.4 大肠杆菌的转化与验证第20页
        2.1.5 农杆菌的转化与活化第20页
    2.2 玉米愈伤组织和幼胚的转化第20-22页
        2.2.1 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第20-21页
        2.2.2 愈伤组织的侵染与共陪养第21页
        2.2.3 幼胚的浸染与共培养第21页
        2.2.4 愈伤组织的筛选、分化与再生第21-22页
    2.3 转基因株系的检测第22-23页
        2.3.1 T_0代植株的分子检测第22页
        2.3.2 转基因株系及其测交杂种的表型鉴定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39页
    3.1 ZmPhyB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第23-27页
        3.1.1 ZmPhyB1基因编码序列第23-26页
        3.1.2 ZmPhyB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第26-27页
    3.2 T_0代阳性植株第27-31页
    3.3 转基因株系在不同密度的表现型第31-35页
        3.3.1 株型性状第31-34页
        3.3.2 生育期第34-35页
    3.4 测交杂种在不同密度的表现型第35-39页
        3.4.1 株型性状第35-37页
        3.4.2 生育期第37-38页
        3.4.3 产量性状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1页
    4.1 内源光敏色素基因过表达对自交系株型的影响第39页
    4.2 内源光敏色素基因过表达对测交杂种株型和生育期的影响第39-41页
5.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46页
附录第46-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幼苗响应干旱胁迫和脱落酸诱导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差异
下一篇:温、热带玉米特异转座子的验证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