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能源现状 | 第9-13页 |
·建筑能耗现状 | 第13-17页 |
·研究建筑蓄热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建筑蓄热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建筑热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 第26-56页 |
·建筑蓄热体蓄热特性 | 第26-37页 |
·建筑蓄热体的分类 | 第26-27页 |
·建筑蓄热性能评价指标 | 第27-35页 |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 | 第35-37页 |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 第37-45页 |
·室外辐射强度的计算 | 第38-40页 |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 | 第40-45页 |
·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 | 第45-55页 |
·住宅建筑室内热过程分析 | 第46-49页 |
·室内空气温度计算 | 第49-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住宅建筑综合热惰性的实测研究 | 第56-83页 |
·实测介绍 | 第56-71页 |
·被测住宅建筑简介 | 第56-58页 |
·住宅室内综合热惰性的影响因素 | 第58-71页 |
·实测方案 | 第71-75页 |
·测量内容 | 第71页 |
·测量仪器 | 第71-72页 |
·测点布置 | 第72-75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5-82页 |
·供暖期室内温度的变化 | 第75-79页 |
·非采暖期室内温度的变化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住宅建筑综合热惰性的实验研究 | 第83-99页 |
·住宅建筑综合热惰性实验设计 | 第83-92页 |
·相似理论简介 | 第83-84页 |
·模型实验的相似准则 | 第84-88页 |
·实验模型设计 | 第88-92页 |
·实验台的设计 | 第92-95页 |
·测点布置 | 第92-93页 |
·测试仪器 | 第93-95页 |
·模型实验测试 | 第95-98页 |
·实验安排 | 第95-9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住宅建筑综合热惰性的模拟研究 | 第99-117页 |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 第99-105页 |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 第99-104页 |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 | 第104-105页 |
·住宅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105-111页 |
·住宅建筑的简介 | 第105-108页 |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108-11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1-116页 |
·全年温度变化 | 第111-112页 |
·采暖期温度变化 | 第112-113页 |
·非采暖期温度变化 | 第113-114页 |
·住宅建筑墙体材料对综合热惰性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住宅建筑窗墙比对综合热惰性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17-119页 |
·结论 | 第117-118页 |
·创新点 | 第118页 |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