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南梁煤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防治对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4-26页 |
·矿山基本情况 | 第14-16页 |
·位置与交通 | 第14-15页 |
·矿权设置情况 | 第15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5-16页 |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 第16-26页 |
·自然地理 | 第16-17页 |
·地质概况 | 第17-26页 |
3 研究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 第26-34页 |
·地质灾害问题 | 第26-29页 |
·土地资源压占及破坏问题 | 第29-30页 |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 第30-32页 |
·地表水 | 第30-31页 |
·地下水 | 第31-32页 |
·矿山“三废”问题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8页 |
·评价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 第35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 第38-52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8-46页 |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38-39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9-41页 |
·南梁煤矿地质环境评价各因子权重值计算 | 第41-42页 |
·综合评分值的计算 | 第42-46页 |
·灰色关联度法 | 第46-50页 |
·灰色关联度法原理 | 第46-47页 |
·灰色关联度法评价 | 第47-49页 |
·评价关联度 | 第49-50页 |
·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及防治对策 | 第52-57页 |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 | 第52-54页 |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 | 第53页 |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Ⅱ) | 第53页 |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轻微区(Ⅲ) | 第53-54页 |
·防治对策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7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