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微生物性鱼病论文

海水养殖源弧菌耐药性调查与致病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8页
   ·弧菌简介第12-13页
   ·细菌的致病性第13-15页
     ·细菌的致病机理第13-14页
     ·细菌的毒力因子第14-15页
   ·细菌的耐药现状第15-16页
     ·细菌耐药性第15-16页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第1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弧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整合子检测第18-32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菌株第18页
     ·主要仪器第18页
     ·主要试剂第18-19页
     ·弧菌和质控菌株的复苏第19页
     ·细菌DNA模板的制取第19-20页
     ·微量肉汤稀释法第20-21页
     ·药物及判定标准第21页
     ·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第21-22页
     ·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PCR体系和程序第22-23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3页
     ·可变区的扩增和目的片段胶回收第23页
     ·目的片段和载体的连接第23页
     ·质粒的转化与筛选第23-24页
     ·测序与序列分析第24页
   ·结果第24-30页
     ·药敏试验结果第24-26页
     ·整合子检测结果第26-27页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第27-28页
     ·可变区序列测序结果第28-30页
   ·讨论第30-31页
     ·整合子和耐药性分析第30页
     ·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对虾源弧菌毒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分析第32-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试验菌株第32页
     ·实验动物第32页
     ·主要试剂第32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副溶血弧菌毒力相关引物第32-33页
     ·基因组的提取第33页
     ·PCR扩征毒力基因的体系和程序第33-34页
     ·温和噬菌体的检测第34页
     ·动物感染试验第34-35页
     ·测序和分析第35页
   ·结果第35-37页
     ·副溶血弧菌温和噬菌体检测第35页
     ·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pirA和pir B毒力基因检测第35页
     ·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因子检测第35-36页
     ·副溶血弧菌感染菌株的毒力基因及其毒力比较分析第36-37页
   ·讨论第37-39页
     ·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分析第37页
     ·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分析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V-76 溶藻弧菌的多重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分析第40-5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菌株来源第40页
     ·培养基和试剂第40页
     ·实验仪器第40页
     ·实验动物第40页
     ·菌株分离、纯化和保存第40-41页
     ·菌株鉴定第41页
     ·对虾感染实验第41页
     ·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第41-42页
     ·药物敏感性实验第42-43页
     ·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第43页
   ·结果第43-46页
     ·溶藻弧菌的鉴定第43页
     ·对虾感染实验第43-44页
     ·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第44页
     ·药物敏感性实验第44-45页
     ·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第45-46页
   ·讨论第46-49页
     ·V-76 溶藻弧菌的致病性分析第46-47页
     ·V-76 溶藻弧菌的多重耐药和整合子系统分析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虾肝肠胞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与对虾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地区一株新型黄头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