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四川省主要稻作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与综合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前言第9-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3页
     ·水旱轮作对农田生态系统作用第11-12页
     ·目前对水旱轮作综合评价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本研究切入点第13-14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数据的获取与研究方法第16-23页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第16页
     ·数据的收集第16页
     ·数据的整理第16页
   ·数据的处理第16-19页
     ·数据的折算第17-19页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第19页
   ·综合评价方法第19-23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0-22页
     ·变异系数法及其在综合评价的运用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60页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效益评价与分析第24-37页
     ·平原区水稻种植季的效益评价与分析第24-28页
     ·平原区旱季的效益评价与分析第28-33页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周年综合效益与评价第33-36页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第37-51页
     ·丘陵区水旱轮作水稻种植季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第37-41页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旱季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第41-45页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周年综合效益的评价与分析第45-49页
     ·丘陵区水早轮作模式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同种模式在不同区域间的效益分析第51-58页
     ·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第51-53页
     ·油菜-水稻水早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第53-55页
     ·小麦-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第55-58页
   ·四川水旱轮作模式推广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第58-59页
   ·四川水旱轮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总结及推广建议第59-60页
4 结论与讨论第60-62页
   ·水稻与水果、蔬菜及经济作物轮作农业综合效益高第60页
   ·高产高效轮作模式因注重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协调发展第60-61页
   ·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61页
   ·进一步加大农业资金和服务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61页
   ·建立一套客观实用评价方法解决评价难的问题第61-62页
5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D60和黄绿叶突变体5043ys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下一篇:三个雪茄烟品种在什邡烟区的引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