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第一节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方法 | 第18-22页 |
一、Basu模型(1997) | 第18-19页 |
二、应计—现金流模型 | 第19-20页 |
三、K&W模型 | 第20页 |
四、Givoly and Hayn模型 | 第20-21页 |
五、市账比度量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方向 | 第22-24页 |
一、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规模 | 第22-23页 |
二、会计稳健性与债务期限结构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效率 | 第24-27页 |
一、会计稳健性与外部债务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第25-26页 |
二、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资源投资效率 | 第26-27页 |
第五节 所有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债务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会计稳健性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一、会计稳健性的债务契约效应 | 第32-33页 |
二、会计稳健性的治理机制作用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4-40页 |
第一节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方向 | 第34-36页 |
一、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规模 | 第34-35页 |
二、会计稳健性与债务期限结构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效率 | 第36-39页 |
一、会计稳健性与外部债务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 第37-38页 |
二、会计稳健性与内部债务资源配置效率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所有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债务资源配置关系的调节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0页 |
第二节 模型设定 | 第40-43页 |
一、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资源配置方向影响的研究模型 | 第40-41页 |
二、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研究模型 | 第41-42页 |
三、所有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关系的调节影响模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变量度量 | 第43-47页 |
一、会计稳健性的度量 | 第43-44页 |
二、非效率投资的度量 | 第44页 |
三、其它变量的度量 | 第44-47页 |
第六章 实证结果 | 第47-63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0-63页 |
一、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资源配置方向的影响研究 | 第50-53页 |
二、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 第53-57页 |
三、有关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进一步检验 | 第57-61页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3-6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64-67页 |
一、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信息中的稳健性原则 | 第64-65页 |
二、债权人加强对会计稳健性的重视程度 | 第65页 |
三、对准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65-66页 |
四、降低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程度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