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单级压缩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分类 | 第14-16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研究前沿 | 第22-2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特性 | 第25-43页 |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热物理特性 | 第26-33页 |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种类的选择 | 第26-30页 |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循环特性 | 第30-33页 |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等压过程 | 第33-37页 |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组元特性 | 第37-42页 |
| ·元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特性 | 第37-39页 |
| ·三元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特性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三级自动复叠实验装置和系统分析 | 第43-60页 |
| ·三级自动复叠实验装置 | 第44-50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缩过程 | 第44-46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冷凝过程 | 第46-48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毛细管 | 第48-49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蒸发器和冷凝蒸发器 | 第49-50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膨胀容器 | 第50页 |
| ·三级自动复叠实验系统理论分析 | 第50-55页 |
| ·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充注量 | 第50-52页 |
| ·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理论分析 | 第52-55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装置调试 | 第55-59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数据测量 | 第55-56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低温绝热 | 第56-57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调试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不同组分配比下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60-69页 |
| ·不同组分配比的压缩工况 | 第61-64页 |
| ·不同组分配比的蒸发性能 | 第64-66页 |
| ·质R600a/R23/R14在组分配比35/30/35与35/35/30的蒸发过程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冷凝、节流和冷凝蒸发器性能实验 | 第69-80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冷凝过程 | 第69-72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节流过程 | 第72-75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冷凝蒸发器 | 第75-79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一级冷凝蒸发器 | 第75-77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二级冷凝蒸发器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力和组分调节规律研究 | 第80-93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力和组分调节时压缩机性能变化 | 第81-85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力和组分调节时蒸发器性能变化 | 第85-88页 |
|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力和组分调节时相分离器性能变化 | 第88-92页 |
| ·压力和组分调节时一级相分离器性能变化 | 第88-90页 |
| ·压力和组分调节时二级相分离器性能变化 | 第90-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第94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94-96页 |
| 符号说明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它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